更多
2012-08-28
2064 瀏覽
相信大家亦會知道有個經典廣告"十五樓養既牛牛",而北角卻有一間"十三座牛雜"。不知道八十後的年青人知不知道十三座牛雜的出處?但問我們父母那代住港島區的人,就大多都聽聞過十三座牛雜的大名了,十三座牛雜原於柴灣邨十三座近巴士站附近的推車檔。其後九十年代柴灣邨拆後,這舊味也消失了,直至幾年前,十三座的寶號重現北角,味道依然,只是賣牛雜的人,卻從一個老伯,變了一個中年漢。十三座牛雜是在路邊的一間小店,裝潢明亮乾淨,店門不大,沒有坐位。每到放工時間,就有很多打工仔一族穿上西裝排隊等候光顧。這裡有賣魚蛋、牛雜、腸粉、墨魚等滷味,大部份人都會點一串牛雜,然後站在路邊吃。這裡還提供甜醬,芥末醬給客人自助式調配味道。一串是十元,而小碗牛雜$48,大碗的要$58。確實比起坊間的牛雜店為貴,但客人駱驛不絶,皆因他們的牛雜的確與眾不同。一串十元的牛雜,背後需要九小時的處理,七十斤的牛雜,經過啤水,去潺、出水、炆煮剄剩下二十斤,而且烹調過程中大有學問,才可煮得各牛部位各自散發出不一樣的美味。這裡賣的部位選擇比一般牛雜店多,坊間少見的竹腸、沙瓜也能吃到,而且這裡的牛雜是新鮮的,每天從屠房送來,亦只會用原始方式來清
這裡還提供甜醬,芥末醬給客人自助式調配味道。
這裡賣的部位選擇比一般牛雜店多,坊間少見的竹腸、沙瓜也能吃到,而且這裡的牛雜是新鮮的,每天從屠房送來,亦只會用原始方式來清洗下雜,不會用化學清潔劑,是以清水和粗鹽洗乾淨後,再吊乾四至五小時來僻走異味。然後用自家的滷水汁配方,堅持不加味精,用十四種香料和牛雜一起炆兩小時,真的是很費事,難怪這麼多人來光顧。
香味四溢的牛雜,淋上一點黃芥末,然後站邊一口一口慢慢的品嘗,這就是人生呀!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