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08-03
411 views
自添好運於太子第一家店剛開幕時嚐過兩趟,之後再沒有品嚐過培哥與強哥的傑作了,那時候的添好運還未得到米之蓮的垂青。隨著米之蓮效應,每次經過太子店的時候總少不了二、三十人在門口等候,當中不乏外藉人仕。不是變得不愛添好運的點心,而是再沒有能耐等候至少的45分鐘至1小時,順便讓更多未嚐過的朋友嘗試。及後可能因為培哥與強哥對管理己累積不少經驗,分店相繼於各地區開幕,最近又在北角再添一分店,恭喜恭喜!當然不會忘記添好運,多次到中環 IFC 觀察,只為了解人潮情況,以便節省輪候時間。當天將把掌握到的時間瞄準了,可能是星期日的關係,人潮比預期的多。外賣也有好幾袋。將無數剪報變成了彩色燈箱,真有趣!登記時侍應小姐先將點心紙及鉛筆交予食客,在等候中預先挑選食物。雖然眼見只少6、7名廚師在廚房中不停地工作,可能因廚房面積的限制,中環 IFC 分店的食物款式比其他添好運少,畢竟認真的中式點心全靠手功,工序繁複。大約25分鐘後便有座位了,還算不錯呀!把點心紙交予侍應小姐。桌上已備有豉油、喼汁、辣椒油及豆板醬。酥皮焗叉燒包是必食的點心,每次出品都是漲卜卜、熱洪洪,能做到如斯不苟與劃一的標準,相信下了不少苦功,確實
雖然眼見只少6、7名廚師在廚房中不停地工作,可能因廚房面積的限制,中環 IFC 分店的食物款式比其他添好運少,畢竟認真的中式點心全靠手功,工序繁複。
大約25分鐘後便有座位了,還算不錯呀!把點心紙交予侍應小姐。 桌上已備有豉油、喼汁、辣椒油及豆板醬。 酥皮焗叉燒包是必食的點心,每次出品都是漲卜卜、熱洪洪,能做到如斯不苟與劃一的標準,相信下了不少苦功,確實令我佩服。 酥皮比墨西哥包更薄,叉燒醬汁鹹甜適中、叉燒不肥也不韌,就是鐘愛那份嚴緊的中庸之道。 一向很喜歡虎皮椒,添好運的煎釀虎皮尖椒更討我歡心。煎得微微的金黃增添了一份香氣,手打的魚肉鬆軟中富彈性,好像滲透著一個個細小的氣泡,很自然被牙齒一一感認得到;虎皮椒保持青葱翠綠,入口爽脆富椒香,再多來一碟肯定也可給它完全消化掉。 我對腸粉不太喜好,但在太子添好運嚐過的腸粉就叫我改觀。當時也選擇了黃沙豬潤腸,當天也欲重温。
拉得差不多透明的腸粉皮,隱隱約約地透出了餡料,相信對吃不大有興趣的人也會得知其手功的細膩。腸粉皮一樣的細滑,豬潤生熟度剛好,完全沒有嚡口。相對當年的豬潤,這次卻不太黃沙,據聞黃沙豬潤其實是豬隻患了肝癌,無論是否屬實錯過也不是一個損失,況且腸粉現已相當的完美。若要論到不完全完美的地方應該是豬潤與芫茜份量不夠,貪心兼貪吃的傢伙。 糯米雞也是情意結,太子當年那隻糯米雞的糯米芳香軟糯、醬汁均勻地塗搽在糯米上,味道恰好,單論這點已令我們一試難忘。 當天糯米雞明顯較乾,似乎表層的醬汁不太足夠,荷香還是不懶,就只差這一點點。餡料中的雞塊與醬汁也頗多,抵食、足料兼飽肚的古法糯米雞。
為添好運保持良好的水準而雀躍,培哥與強哥一向致力給予普羅大眾實惠的星級點心,值得敬佩與支持。原本想再試一下新出的甜品,但實在太飽了,留待下次再添好運!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