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7-16
709 views
上集介紹了「莆田十最」,本文則繼續介紹數道莆田特色菜,以及數款小妹吃過或初嚐的甜品。 藥膳竹筒蝦小妺曾於台灣養生飯館吃過,想不到今晚也有機會碰上﹗藥膳蝦並不特別或罕見,只是,以天然竹筒作器具,是較少有的。竹筒內有兩隻鮮美的海蝦,呷下一口湯,幽幽的中藥味和酒香緩緩地向四方擴散,清香鮮甜無比,是蠻滋補養生的一道湯。就地取材,善用天然資源,是祖輩們累積下來的智慧。祖輩們種下的大片蒼翠竹林,老家眾人會砍下剛出的竹筍食用,摘下新鮮竹葉包糭,斬下竹枝晾衣服,買掉竹樹賺錢,甚或乎當柴燒掉。彷彿,從來也不會懂用作器皿煮食,有點兒浪費了。糖醋皮蛋的煮法蠻有創意的,咬下外皮脆脆而酸甜,內裏鮮滑爽口。皮蛋切後,加入麵粉炸成金黃色,再混入糖醋等同炒,賣相極似糖醋排骨,假可亂真。還記得早些年,姑媽送了一大盒松花皮蛋給我們帶回港,黝黑光亮皮蛋上有些白色的花紋,煞是美艷動人﹗每年盛夏是蟶子豐收的季節,福建人把吃不了的蟶子放在烈日下曬乾,成為了蟶乾。蟶子、蟶乾是家中小弟的至愛。新鮮蟶子,可用作清蒸蒜蓉蟶子粉絲,或沾上蕃薯粉作湯羹。蟶乾,可煲豬骨湯,或用以炒米粉、煲菜飯和煲菜粥。蟶子或蟶乾雖鮮甜無比,但不知怎的,從來
藥膳竹筒蝦小妺曾於台灣養生飯館吃過,想不到今晚也有機會碰上﹗藥膳蝦並不特別或罕見,只是,以天然竹筒作器具,是較少有的。竹筒內有兩隻鮮美的海蝦,呷下一口湯,幽幽的中藥味和酒香緩緩地向四方擴散,清香鮮甜無比,是蠻滋補養生的一道湯。
就地取材,善用天然資源,是祖輩們累積下來的智慧。祖輩們種下的大片蒼翠竹林,老家眾人會砍下剛出的竹筍食用,摘下新鮮竹葉包糭,斬下竹枝晾衣服,買掉竹樹賺錢,甚或乎當柴燒掉。彷彿,從來也不會懂用作器皿煮食,有點兒浪費了。
店家的大廚則把蟶乾酥炸,酥炸蟶乾鮮香之餘,口感更為香脆帶嚼勁。作為一道香脆小吃,用以佐酒一流也。
店家的炸馬鮫魚稍嫌炸得過火了少許,肉質有點兒乾硬,魚肉的彈性和鮮味盡失。廚房宜控制一下火喉,方能炸出馬鮫魚外皮酥脆、魚肉鮮美的最佳效果。此外,店家提供了蒜蓉醬汁拌上同吃。個人而言,若提供更為惹味的黃芥茉醬,再配上清爽蘿蔔絲和橙皮絲,口感上會更為濃烈及清新。
不過,店家的莆田荔枝肉徒見其名,不見其貌,更未見其味。賣相和味道,與港式的生炒咕嚕肉無疑,荔枝味更是渾然不覺的,略感失望。
薄荷枇杷凍以幼滑非常、質感與軟身涼粉相似的草藥果凍為主,再伴以少量的透明且潤腸功能一流的蘭香子,以及一粒以薄荷葉點綴的枇杷。入口味道淡淡的,清爽而微甜,予人幸福之感,夏日必試的甜品也。一小粒的枇杷,有著小妹熟悉的味道,想必是來自鐵罐枇杷糖水吧﹗那一小罐的糖水,滿載了小妹童年的小小幸福。
店家的黃金京粿以糯米混合粳米製成,米漿不加糖只加鹹,蒸出的金粿呈米黃色,再用慢火煎至表皮金黃酥脆,更為香脆惹味。可是,小妹還是鍾情於不加煎炸的蒸金粿。
莆田的綠豆紅團外皮有點乾硬,綠豆餡則過份乾身了,口感頗差,有待改善。未能吃出那一份的幸福味道,於小妹而言,更感遺憾。
福建菜在香港不太流行,相關食肆也極少。吃罷,友人著小妹帶家人來莆田嚐味。向家人展示照片,大家興趣均不大,母親大人更冷冷地拋出一句:「我也會煮啦,點解要出去食?浪費﹗﹗」是的,老一輩福建人節儉成性,要他們出外用餐,真的不太容易。每每,小妹要軟硬兼施,才可拖著父母親大人外出用餐。這也解釋了何以福建菜一直未能大行其道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