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12-18
2043 浏览
不经不觉,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元朗变成了日本料理的聚脚地;由「大大件」拳头寿司、拉面,至到近期的沾面、日式吉列牛,都能够在元朗找到。就算是比较昂贵的「厨师发办」日本料理店,随口数也数到三间在元朗插旗: 《寿司之神》、《鮨文》,以及在今年九月才开业的一间《寿司源》。无独有偶,他们都师承于以「omakase」(即厨师发办)闻名的尖沙咀《见城》。发办热想要知道这股「厨师发办」热潮,怎样在元朗掀起,要追溯至2013年;《寿司源》的料理长陈尔言师傅(言师傅),于《见城》工作了六年后,与一众师弟决心出外开店,2013年开了元朗第一间主打厨师发办的日本料理店《寿司之神》。(当年我去到还未舍得掏钱吃厨师发办,只在寿司之神吃过一个中午的海鲜刺身丼定食,大概120至150元,已经包含了沙律、炖蛋、面豉汤,海鲜刺身丼内里还有两片o-toro。超值又好味。) 后来,其中一位师弟因为意见不合,所以在同区另外开了一间专攻厨师发办的《鮨文》(那位师弟就是《鮨文》的文师傅。)直到今年言师傅又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开一间拥有自己风格的店。于是在今年9月开了这家《寿司源》。无论过程掀起的是热潮,还是风云,对他们来说都可算
发办热
想要知道这股「厨师发办」热潮,怎样在元朗掀起,要追溯至2013年;《寿司源》的料理长陈尔言师傅(言师傅),于《见城》工作了六年后,与一众师弟决心出外开店,2013年开了元朗第一间主打厨师发办的日本料理店《寿司之神》。(当年我去到还未舍得掏钱吃厨师发办,只在寿司之神吃过一个中午的海鲜刺身丼定食,大概120至150元,已经包含了沙律、炖蛋、面豉汤,海鲜刺身丼内里还有两片o-toro。超值又好味。) 后来,其中一位师弟因为意见不合,所以在同区另外开了一间专攻厨师发办的《鮨文》(那位师弟就是《鮨文》的文师傅。)
直到今年言师傅又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开一间拥有自己风格的店。于是在今年9月开了这家《寿司源》。无论过程掀起的是热潮,还是风云,对他们来说都可算是百利而无一害;因为他们已教晓了更多的食客什么是omakase,令更多人(包括我) 接受了「厨师发办」的型式与概念。
寿司《源》之源由 (《 寿司源》)
以其在舖面之解说,言师傅一心想从他在《见城》以及后来在日本深造时所学到的料理技巧,加上自己的独特创意,建立出一个能「为味蕾开拓新天地」之派系,故以「源(hajime)」字作其字号,并为其店命名为《寿司源》。姑且看看这次的美食经历,能否带给我一个「味觉新天地」。 (《源》之解说)
午市《源》料理长厨师发办酒肴+寿司 (午市餐牌)
想享受一餐材料丰富,价格又相宜的omakase日本料理,可以午市时间来试他们的「源料理长厨师发办酒肴+寿司」。酒肴,其实是指「下酒之物」;餐牌晚市部分英文译成「Snack」,但是午市却译作「Sake」,确有手文之误之嫌。
味觉新天地
他们午市12时开始营业,我和友人二人亦准时照预约的时间(12时)到达。暂时,午市时间如果没有预约,是不会有位置的。所以最好一星期前预约吧。 (店内装潢: 寿司吧台)
我们是午市时间最早到达的食客,所以可以随便影一下店内环境。店内装潢得体,餐具摆放一致整齐,给人一种好有「Heart」的感觉。但骤眼一看,店内好像只有「吧台」。并未设有「order台(点餐台)」。 (《源》另一位料理长,孙伟龙师傅)
在「吧台」坐好,便见到龙师傅开始打点一下我们中午(应该是全场整个午市)将会享用到的食材。
开始发办「19道风味」 (当日为我们发办的Mark师傅)
如果把前菜、面豉汤、及甜品也计算在内的话,当日Mark师傅总共为我们提供了19道食品。整个午餐过程历时整整两个小时。 (「酱油渍赤身沙律」及蒸蛋)
第一、二道是前菜「酱油渍赤身沙律」及蒸蛋。酱油腌渍过的赤身,不但不会粗糙,还变得很嫩滑;酱油渍果然是处理赤身的最佳方法。上面还加了芝麻,香味更上一层楼。蒸蛋很热,但味道没有甚么惊喜。 (「薄切左口鱼」配以特制酱油)
第一道上的刺身是「薄切左口鱼」配以特制酱油。第一口,我尝试一下甚么都没沾的左口鱼,果然是没甚么味道。点一下特制酱油,少许酸味,加上清淡酱油鲜味,带出了左口鱼的清、爽、脆。再夹少许葱花,跟左口鱼的清甜很搭。 (鲜淮山、腌萝卜干、子姜及牛蒡)
之后Mark师傅在碟面砌好了菜肴间用以清爽口腔的腌菜: 鲜淮山、腌萝卜干、子姜及牛蒡。特别一提,那些鲜淮山很爽口清新,很好味,但提供得不多。 (𫚕鱼)
第二道刺身是𫚕鱼,即大油甘鱼。油甘鱼块不是最肥美的部份,但算是多油分,亦保持了鱼肉的扎实感觉,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我还是觉得有点腥。 (响螺)
响螺切成薄片,表面洒上岩盐及黑胡椒。岩盐能够提升鲜味而不会过咸,黑胡椒便能提升香味和辟腥。可是,我略嫌响螺片不太有鲜味。 (白子)
白子其实就是鱼精巢,现在这个季节,如果是从北海道进货,通常都会是鳕鱼的白子。这个也是一道比较备受期待的名菜。果然,不负所望。白子的口感有点像猪脑,但比猪脑更幼细;浓郁而又香滑的味道,一点腥味也吃不出来,果然是一种人类味觉梦寐以求的享受。怪不得能够引来众多嗜客的垂青。加上葱花,特制酱汁,和白子在口腔混和、结合、吞咽,美味之极。
吃到这里,会发觉师傅发办食物的排序,并不是由「淡」到「浓」,而有点像是「梅花间竹」。 (白螺)
用昆布汤煮的白螺,味道没太大惊喜,肉质较实。煮物师傅用了紫苏叶伴碟,以及用渗入了樱花颜色的海盐做承托,实在做到了食物中「色」的视觉满足。
开始寿司旅程 (深海池鱼 寿司)
Mark师傅预先为这个深海池鱼搽上了特制酱油,我们都不用再点任何调味。(基本上,餐内的所有寿司,都是由师傅调味,食客是不需要再点任何酱油的。) 其实池鱼味道不会太浓,所以,没有调味的话,恐怕不太能带出它的鲜味。他们的池鱼爽滑,但始终不太是我的个人喜好。 (针鱼 寿司)
没有吃过针鱼刺身,这次是第一次。Mark师傅用姜末、葱花及特制酱油为针鱼调味,结果很搭;味道很鲜亦很清新。所以,刺身除了要新鲜,懂得调味也很重要。 (鲭鱼 寿司)
鲭鱼上有一片白昆布,磨好的姜葱,及几滴酱油。味道鲜甜。饭团内有紫苏叶,令整个寿司有著浓郁而又独特的香味。 (沙甸鱼卷)
这个沙甸鱼卷虽然体积很小,可是从它的横切面,可以看到内里细致而又丰富的内容:沙甸鱼、姜丝、紫苏叶及青瓜。就像在午餐的中后段,「来清新一下口腔的感觉吧」这样。 (汁煮𩽾𩾌鱼肝)
这个汁煮𩽾𩾌鱼肝洒上了几条四季红增加香味。吃第一口,味道实在浓郁,咸中带甘,但真的有鱼肝的腥味。于是第二口,我连带剩下的那片紫苏叶,夹到口中咀嚼,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紫苏叶的独特香味与𩽾𩾌鱼肝浓烈的味道出奇地搭,亦抵销了鱼肝的腥味,可说是齿颊留香。 ( 赤鯥 寿司)
赤鯥在日本是一种用来做寿司或刺身的高档材料。鱼的外形是有点像香港买到的「大眼鸡」(但不是大眼鸡)。这次吃到的赤鯥,当然是每天新鲜空运到港的日本货。将鱼肉轻微烧熟,上面加上姜末及葱花调味。吃进口中,香,但不算肥美,没有太大感动。 ( 赤贝 寿司)
又一件甚有视觉享受的作品。赤贝身上可以看到师傅的刀功。赤贝肉很新鲜,爽口鲜甜又有海水味。不错。
三件较浓口味的寿司作尾声 ( 牡丹虾配烧熟虾膏 寿司)
牡丹虾部份味道不算太浓,我嫌它的肉质有点「霉」,失去了爽口的感觉。虾膏部份味道浓郁,吃后有少许回甘感觉。 ( chu-toro配赤醋饭 寿司)
终于等到期待指数第二位的拖罗(吞拿鱼)寿司出场。今天中午吃到的是「chu-toro(中拖罗)」。相对于「o-toro(大拖罗)」,chu-toro没有那种入口即溶的感觉,但它保留了拖罗鱼肉的爽口质感,亦不失那份饱满脂肪酸的愉悦享受。配以赤醋饭团,更能抵销chu-toro的油腻感,是个很好的配搭。 ( 北海道马粪海胆迷你丼)
终于到这次omakase期待指数第一,却是最后出场的海胆。
北海道马粪海胆以迷你丼(盖饭)的型式上桌。那个盖其实真的有点多余,因为整个迷你丼是师傅在你面前弄的,弄好了,盖上盖子,端到你面前(那段距离只有一呎),再开盖……为的其实也是视觉层面的表现。
因为这北海道马粪海胆迷你丼不是太大,饭团黏度很足,所以我可以用筷子把整个「丼」从饭碗中「连胆带饭」挑起,直接放到口中咀嚼,把海胆、饭和山葵在我口中混和。海胆味道鲜甜、浓郁、甘香,不带一丝腥味,有如哩一般。于口中与米饭融合、吞下,回甘甚佳。
秘制面豉汤 ( 木鱼面豉汤)
他们的面豉汤特别鲜甜,问Mark师傅这面豉汤是怎样制作,他一开始有点吞吐;原来他们用了最上乘的面豉酱,及自家制木鱼碎滚汤后取其精华,绝无放任何味精。怪不得这面豉汤会这样鲜甜。(木鱼,其实就是用鲣鱼加工制作而成的鱼干。)
甜点: 柚子雪葩 ( 柚子雪葩)
这个历时足足两小时的厨师发办午膳,以这个柚子雪葩作为句号。柚子雪葩黏度很强,柚子味浓,雪葩里藏著柚子皮,使味道带点清爽。
Mark师傅问我们:「够饱吗?」我们二口同声道:「很饱了。」除了肚皮上的满足,师傅还带给我们味觉和视觉上的满足。谢谢你,Mark师傅。
至于这里能否真正成为味觉新天地,就要看这份水准能否继续保持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