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2-18
3899 瀏覽
在上次去聚點坊時已經留意到有此一店, 從外面看好似幾大間但其實是鋪面向橫發展, 入面面積呈窄長方形, 枱面已經是用了比較上細面積的枱面, 櫈亦用上慳位一點的,牆上飾以木板彩繪畫, 頗有點原始風格得來而且畫功亦不錯, 但如果想製做氣氛來說就数量有點不足, 這也是香港CAFÉ的通病, 從來不着重擺設, 風格好多時雜亂無章, 亦過於簡潔! 還有一個小發現是這店的掛鐘位置比較奇怪, 放於門口對上橫樑之上, 位置太高亦不正常!由於當日早上玩完"渣馬"實在想吃得豐富一點, 我跟太座要了兩個早餐:Egg Benedict with Ciabatta x 2一個topping要了菠菜/ 蘑菇, 另一個則要了煙肉這店的用心之處可以從很多地方觀察得到, 例如: 員工的啡色襯衣繡上店名,啡糖亦刻意印上店名, 包住餐具的紙巾亦是有店名的, 以一間單獨經營的小店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負擔因為全都須要被加收費用的, 即使是我們叫的”Benedict”店方刻意地用一隻呈雞蛋形的白碟盛載出來, 因為兩隻班尼廸蛋一定是圓形的緣故所以用蛋形碟? 其他的早餐用方碟? 用餐巾包住餐具給客人也非每一間CAFÉ會這樣做,大部份CAF
Egg Benedict with Ciabatta x 2
這店的用心之處可以從很多地方觀察得到, 例如: 員工的啡色襯衣繡上店名,
啡糖亦刻意印上店名, 包住餐具的紙巾亦是有店名的, 以一間單獨經營的小店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負擔因為全都須要被加收費用的, 即使是我們叫的”Benedict”店方刻意地用一隻呈雞蛋形的白碟盛載出來, 因為兩隻班尼廸蛋一定是圓形的緣故所以用蛋形碟? 其他的早餐用方碟? 用餐巾包住餐具給客人也非每一間CAFÉ會這樣做,大部份CAFE都是放一張餐巾放於底餐具放於上面,因為唔一定個個員工可以確保將餐具包得整齊, 可見店方對員工有一定的訓練,
碟上有雜沙律菜, 蕃茄片, 她們用的意大利拖鞋飽”Ciabatta”質地屬於鬆軟近乎English muffin 那種, 而非有稍硬脆皮面那種, 四隻蛋全部Keep流蕊, 最精彩的是個”Homemade Hollandaise sauce”食得出豐富的牛油味再配上稍為醒胃的檸檬酸味, 是我們食過幾次這汁的最高標準, 好多時在這區(中/ 上環)的賓記煮的通常吃到的是一個比較上杰而且無乜牛油香亦感覺唔到酸, 令到個汁有點”到喉唔到肺”的感覺, 沒有了酸亦無法同蛋黃,牛油取得平衡, 令個汁變”漏”,至於topping的菠菜蘑菇, 菠菜是新鮮本地菠菜所以菠菜味特濃, 蘑菇則是新鮮貨沒有用罐頭蘑菇, 另一個煙肉topping則是三片煙肉鋪滿個飽面, 雖則煙肉比較上有一點咸但十分之欣賞她們對食物質素的嚴謹控制, 亦看得出店方並沒有要賺盡每一分每一毫的手法,
咖啡方面:
太座的Harney & Sons伯爵茶(一個未曾聽過的茶包製做商的名字) 則用壺上,
我們最後還要了件cake – Banana Chocalte cake,$38均一價錢,
順帶一提,這店是不收加一的!
題外話/補充資料:
還有題外話不得不讚這裡的老板請人時應該是刻意請一些咖啡姊姊是一看樣子就令人感覺到那種溫柔跟店的IMAGE十分之配合, 即使是那聲線亦令人想起”Roberta Flack – Killing Me Softly (1973) “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