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7-06-24
9383 views
在這家餐廳搬遷之前已經bookmark了,看食評覺得餐廳的主題很特別,不是一般的西餐或是fusion菜;即使專賣傳統菜,也非大路的選擇如意大利和德國,而是"東歐菜"。乍聽是東歐,就會想起匈牙利、捷克等等,不過要釐清一下,原來這裡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主廚。看餐牌有見到捷克較有代表性的酥炸豬扒 (meat escalope),和波蘭的餃子 (主要的餡料是肉,粉皮較厚,有點像意大利的ravoli。煮法可以是加忌廉醬煮,也可以似日本餃子般香煎。);不過主要都是俄國菜,且烏克蘭菜更甚。終於提起心肝來 (畢竟過海於新界牛的我來說也是蠻遠的),是因為這家餐廳竟然做主菜半價優惠了,只要用openrice預先訂座就可以了,優惠期至30/6。其實找這家餐廳也找了好一陣子,雖然離中環D出口不遠,不過到了蘭桂芳後兜了大圈才能找到 (證明我不是常常去蒲),因為它在蘭桂芳後面的大廈一樓,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有一條樓梯可以直接通往 (經Marks & Spencers)。與預訂的時間剛好到達,電梯一開門已見到很有民族風情的彩色玻璃膠和木框裝飾,令人眼前一亮。一進內是位白晢的外藉侍應哥哥,還以為要說英文,誰知他主動跟我們說
其實找這家餐廳也找了好一陣子,雖然離中環D出口不遠,不過到了蘭桂芳後兜了大圈才能找到 (證明我不是常常去蒲),因為它在蘭桂芳後面的大廈一樓,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有一條樓梯可以直接通往 (經Marks & Spencers)。與預訂的時間剛好到達,電梯一開門已見到很有民族風情的彩色玻璃膠和木框裝飾,令人眼前一亮。一進內是位白晢的外藉侍應哥哥,還以為要說英文,誰知他主動跟我們說廣東話,而且也說得不錯,聽更加是完全明白,堅持傳統得來而入鄉隨俗是非常暖心,不會覺得有"吊高來賣"的架子。
外藉哥哥很貼心,自動端上開水。可能客人不多,我們在的時間都是只有他上菜和下單等,雖然比較姿柔,可是很細心提點我們小心碟邊熱,也知道我們香港人喜歡分享主菜 (外國人就算點再大的pizza或豬手,也是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主菜,很少會分享每人吃一點),主動多給我們一個碗子,還因自己檢查看見有香草跌入碗子入面而幫我們更換,服務態度一流。
說回食物,婆仔如我,不能夠放過盡用主菜半價優惠,又不知份量如何,所以選了兩個主菜,再多點一個很想試的羅宋湯,打算到時不夠再加。都要待好一會兒才上菜,可見是新鮮即叫即做的。
慢慢地吃罷一湯兩主菜,剛好八點離座,就能成功地享用主菜半價的優惠。份量也足夠,我們二人都棒著肚子離開,非常滿足且超值的一頓呢。
有這種堅持傳統做法和專心致志的餐廳向來都是我最偏愛的,不過同時也會想,到底這樣子的餐廳在香港能夠生存得久嗎?像這個平日的晚上六時半來到,有小貓三數隻,其中兩張桌其實都是外國人。即使到我們八時完成離座,也只是剛好坐滿一半。其實這裡食物的定價也不算高,即使沒有主菜半價優惠,我也是願意給這價錢去吃的。有印象餐廳之前也做過另一個逢星期三的訂座優惠,不過那時錯過了。希望做這些限時優惠能夠吸引更多人知道這家餐廳的存在,也希望能夠維持,不要待一段時間後做不住而消失。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