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08-09
54 views
繼續再補記生日飯, 正日那天, 選擇與家人一起度過, 其實幾乎每一年也如是。 這年特別的是剛碰上復活節假期, 破例地有假放, 當然要善用海洋公園的生日優惠, 大玩特玩歡度一天。 大家都晚飯地點沒太多意見, 又說應該我拿主意才是, 真不知說是件易事還是難事, 容易是因為集中元朗、屯門兩區, 但要想出一個就腳、闊落、食物合意的地方, 確要費些心思。思前想後, 覺得上海菜也是不俗的選擇, 加上有段時間沒吃, 人多胃口自然大開, 那就可以多試幾款。比原定晚了一點才來, 途中店方打來問是否可以趕及, 不然便將檯留給別人, 可見座位的確供不應求。 裝修不拘泥於傳統的中式格局, 有幾分西式情調在內, 以白色為主色, 雅緻又具摩登感。 沒想到未有要求下, 也可安排到可坐下八人的大圓檯, 多麼的闊落, 跟其他檯分隔得較遠, 十分舒適。心知家人的口味如何, 就從冷盤、小菜、飽點等隨意挑幾款。 涼菜是少不得的, 直覺麻香青瓜伴海蜇會頗對他們胃口。 每條都帶點晶瑩, 幼幼的, 令人聯想到橡根, 爽脆滿有彈性, 但又不會韌得難嚼, 單用上海蜇或許太單調, 跟切成幼絲的青瓜配合更感清新, 油香處處, 出奇地一點也
大家都晚飯地點沒太多意見, 又說應該我拿主意才是, 真不知說是件易事還是難事, 容易是因為集中元朗、屯門兩區, 但要想出一個就腳、闊落、食物合意的地方, 確要費些心思。
思前想後, 覺得上海菜也是不俗的選擇, 加上有段時間沒吃, 人多胃口自然大開, 那就可以多試幾款。
比原定晚了一點才來, 途中店方打來問是否可以趕及, 不然便將檯留給別人, 可見座位的確供不應求。 裝修不拘泥於傳統的中式格局, 有幾分西式情調在內, 以白色為主色, 雅緻又具摩登感。 沒想到未有要求下, 也可安排到可坐下八人的大圓檯, 多麼的闊落, 跟其他檯分隔得較遠, 十分舒適。
心知家人的口味如何, 就從冷盤、小菜、飽點等隨意挑幾款。 涼菜是少不得的, 直覺麻香青瓜伴海蜇會頗對他們胃口。 每條都帶點晶瑩, 幼幼的, 令人聯想到橡根, 爽脆滿有彈性, 但又不會韌得難嚼, 單用上海蜇或許太單調, 跟切成幼絲的青瓜配合更感清新, 油香處處, 出奇地一點也不膩口。 醉雞: 從來冷盤的醉系列都是頭幾號心水, 雞肉久浸後仍保持細嫩, 就算是胸位也不感粗鞋, 酒香夠醇厚, 所下的份量恰到好處, 已夠吊起味道, 又不會苦得難以入口, 仍是順喉非常。 生煎包: 一客剛好有六隻, 每人一個不用爭。 一上檯就急不及待將之翻轉, 真想看看底部是夠帶微燶脆口, 趁還是最燙熱時放進口中, 毫無顧忌咬下去, 先嚐到包身的鬆軟, 滿有麵粉甜香, 那底層煎得夠香酥, 不是隨便煎至金黃色便算, 豬肉餡藏有不少的肉汁, 混有少許肥肉在內, 難怪這麼鮮甜富油香。 黃金芝麻大餅: 成品擁迷人的色澤, 餅面滿佈甘香的芝麻, 麻香四溢, 扎實卻不失綿密, 混雜大量葱花, 配搭絕妙, 簡直是美味的泉源, 令人想一吃再吃。 外婆紅燒肉: 以一個小砂煲盛著, 挺有意思的。 原以為份量不大, 但純是視覺效果, 實際每人分得一件多而已。 本身不好肥肉的我最近是有些改變, , 對冰肉、腩肉等不如之前般抗拒。 基本上肥肉的油份已被迫出, 剩下的只是爽滑甘香, 已將濃濃的醬汁緊鎖在內, 肥瘦相間, 看似是邪惡的溫床, 實又是美味所在, 用來拌飯確實一流。
鮮肉小籠包: 皮薄得透光, 內餡若隱若現, 一夾起已看到裡頭的肉汁在輕微晃動, 豬肉餡做得細緻, 很有鮮味, 調味又不會過份。 皮薄然而有一定的韌度, 難得頂部的收口未有過厚, 不然便大大影響細滑的口感。 一見有荔芋香酥鴨, 便嚷著要點。 鴨肉帶獨有的羶香, 肉質雖瘦但細嫩, 表面鋪有一層薄薄的芋蓉, 綿滑軟糯, 其實吃法跟北京填鴨頗相似, 隨手拿起一塊薄餅皮, 再放上京葱、青瓜絲和甜麵醬, 再卷起來, 集脆、軟、爽於一身, 層次非常豐富。
紅燒獅子頭: 清燉與紅燒之間還是選擇較重味的後者, 那個獅子頭就像巨大版的豬肉丸, 已預先被分成四等份, 質感方面更令人回味, 柔軟得像棉花, 很腍滑, 帶微微的黏糯, 不用多花牙力, 將香濃的紅燒汁都吸收過來, 出奇地不會偏咸, 就連配菜的冬筍、小棠菜和冬菇亦各有所長, 絕對不是棄之不可惜。 蝦仁蛋炒飯: 在座不少的食力都不容輕視, 加上較傳統, 總覺要有飯到肚才滿足。 飯粒炒至每粒分明, 油份不會過多, 夠爽身油潤, 配料的比例恰如其份, 太多反而搶去飯的風頭, 簡單用上菜粒、蝦仁、蛋絲, 有種道不出的魔力。
家中小B雖已吃過飯, 但也想點些他可以吃的, 嫩雞煨麵看來是不二之選。已預知這做法的麵條會是軟腍, 不會有太多咬口, 幸好未算腍得發漲似的般可怕。 正因為與湯汁炆煮過, 將湯箇中的濃香精華都盡吸過來, 一見奶白色的湯頭, 便知濃度非淺, 每口都嚐到雞的鮮香, 加有大量菇粒和菜粒, 更為清新且清潤, 一點也不油膩。
見大家嚷著很飽, 無太多力戰甜品, 只好作出取捨, 很忍手選下兩款。 多款 甜品當中, 唯豆沙窩餅呼數最高。 外形倒像一張棉被, 四四方方似的, 十分齊整。 滿以為金黃色的外皮會很脆, 怎料竟未夠香口, 有點偏乾。 反而藏著的紅豆蓉很夠綿滑, 硬硬的衣已去掉, 甜度適中, 面頭灑上大量花生和, 其實和餅又不是這麼夾。 另一款典型的上海 甜品非酒釀丸子莫屬, 糯米糰造成小粒子, 渾圓的骰, 見表面都很夠平滑, 入口煙韌有一定的嚼勁, 甜湯散發出清幽的桂花香, 十分怡人, 嚐到酒香, 卻沒有過濃的發酵氣味, 不過甜, 唯酸度未免太突出, 未夠順喉。
其實正日與家人簡單吃頓飯, 不一定收到很豐富貴重的禮物, 不一定吃上什麼山珍海錯, 已教我十分心甜, 泛起絲絲暖意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