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1-29
經濟學的確可以預測不少現象。在一個free entry的社會,一個行業有利可圖必定會引來同類型競爭者分一口飯吃!漢堡包從前只有麥當勞的廉價路線可以成功,Wendy's和Burger King都相繼退出香港。人是會進步的,幾年前,Triple O's首先再次打開高檔漢堡包的路線,以真材實料的牛肉換來強烈好評,最後,如雨後春筍的出現其他漢堡包店。最初,Triple O's只在金鐘開設一所小店,好評慢慢傳開後,在尖沙咀、中環、銅鑼灣和沙田都開了新店,以饕食家。雖然很多不同的漢包店加入市場,如過江龍mos burger,港島區的shak'em buns,還有以健康為主打的freshness burger,但我始終認為Triple O's的水準最佳。以前沒有中文餐牌,侍應也只懂英語,,可見最初只主打外國人市場。慢慢受到港人青睞後,餐牌有了中文,侍應也變成一些中英皆通的女孩。粗身薯條,永遠保持外層香脆,內裏充滿薯仔香。只用鹽來調味,超好吃。好吃的薯條就應如此,現在流行的加上其他古怪醬汁,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最愛吃它的磨菇漢堡包,又多汁又嫰的牛肉,再加上經過特製醬汁煮過的磨菇,還有外皮烘得脆脆的包,好
人是會進步的,幾年前,Triple O's首先再次打開高檔漢堡包的路線,以真材實料的牛肉換來強烈好評,最後,如雨後春筍的出現其他漢堡包店。
最初,Triple O's只在金鐘開設一所小店,好評慢慢傳開後,在尖沙咀、中環、銅鑼灣和沙田都開了新店,以饕食家。雖然很多不同的漢包店加入市場,如過江龍mos burger,港島區的shak'em buns,還有以健康為主打的freshness burger,但我始終認為Triple O's的水準最佳。
以前沒有中文餐牌,侍應也只懂英語,,可見最初只主打外國人市場。慢慢受到港人青睞後,餐牌有了中文,侍應也變成一些中英皆通的女孩。
粗身薯條,永遠保持外層香脆,內裏充滿薯仔香。只用鹽來調味,超好吃。好吃的薯條就應如此,現在流行的加上其他古怪醬汁,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最愛吃它的磨菇漢堡包,又多汁又嫰的牛肉,再加上經過特製醬汁煮過的磨菇,還有外皮烘得脆脆的包,好吃的漢堡包就是如此簡單。我是個不愛吃包點的人,但也會折服於這個包之下。而且包的size超大,我都習慣兩個人共享一個餐。
除了這些外,Triple O's還有一種必試美味就是草苺奶昔。完全不是單用果醬合成出來的奶昔,而是用超多草苺打成的。又濃又厚,喝一口,就像吃了數顆草苺一樣。單點好像HK $32,跟餐都要再加HK$20還是HK$25,我忘了,因為每次吃餐都已經太飽,喝不下奶昔。
與其吃難吃的茶餐廳,朋友,不如嚐一下屬於香港的外國美食。
詳細食評和更多圖片:http://blog.yam.com/ywjoseph928/article/19335287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