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16
13
Level3
50
6
2011-04-21 531 views
正所謂「每年一度,最緊要豪」(但係豪極都要有個譜...),吃牛一飯豈可馬虎?以往在香港吃鐵板燒,不是父母埋單,就是老闆請客,今次實在要紀念一下第一次自己掏錢吃鐵板燒呢!朋友給了三間選擇 - 松菱、和三昧及花盃,在沒有特別原因下,我們第一站選擇了花盃。哈,反正生日每年都有,以後機會多的是。甫進入餐廳,看到一大個「不准攝影」的標誌,實在對不起,別的餐廳我可以忍手不拍,吃鐵板燒是難得的體驗,只好犯規一次了。到座位時,已經見到師傅在努力當中,我倆見狀已垂涎三尺,無奈食物不是我們的,唯有以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師傅們的精湛手法,當作我們的「飯前節目」吧!只見到師傅將一隻新鮮大蝦,由原隻到最後分開為蝦頭和蝦球兩道菜,實在賞心悅目!另一位師傅已經在準備芽菜和炒飯,他們沒有賣弄花巧動作,例如「玩火」「拋廚具」,由生的材料到完成品,前後不需太多時間,原因可能是餐廳為了提升效率,一塊燒板並不只是招呼面前的客人,還要招呼散叫鐵板燒物的食客,所以師傅們要做到「快、靚、正」。「快」和「靚」我們都見識過,至於正不正,當然要試過才知道。拿起餐牌,我們都一臉茫然,始終我們都不是鐵板燒達人,而且什麼都想試,自然反應總是看看隔
Read full review
正所謂「每年一度,最緊要豪」(但係豪極都要有個譜...),吃牛一飯豈可馬虎?以往在香港吃鐵板燒,不是父母埋單,就是老闆請客,今次實在要紀念一下第一次自己掏錢吃鐵板燒呢!
朋友給了三間選擇 - 松菱、和三昧及花盃,在沒有特別原因下,我們第一站選擇了花盃。哈,反正生日每年都有,以後機會多的是。
甫進入餐廳,看到一大個「不准攝影」的標誌,實在對不起,別的餐廳我可以忍手不拍,吃鐵板燒是難得的體驗,只好犯規一次了。
17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到座位時,已經見到師傅在努力當中,我倆見狀已垂涎三尺,無奈食物不是我們的,唯有以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師傅們的精湛手法,當作我們的「飯前節目」吧!只見到師傅將一隻新鮮大蝦,由原隻到最後分開為蝦頭蝦球兩道菜,實在賞心悅目!另一位師傅已經在準備芽菜和炒飯,他們沒有賣弄花巧動作,例如「玩火」「拋廚具」,由生的材料到完成品,前後不需太多時間,原因可能是餐廳為了提升效率,一塊燒板並不只是招呼面前的客人,還要招呼散叫鐵板燒物的食客,所以師傅們要做到「快、靚、正」。「快」和「靚」我們都見識過,至於正不正,當然要試過才知道。
拿起餐牌,我們都一臉茫然,始終我們都不是鐵板燒達人,而且什麼都想試,自然反應總是看看隔離食客究竟吃什麼,始終看實物比看餐牌上的文字來得實在吧!見到燒大蝦的實物,心裡已經盤算今晚一定要嚐到它。至於看到對面食客的燒龍蝦,賣相好像挺吸引,不過一直以來都認為如果要在大蝦和龍蝦兩者中擇其一的話,我們都會選擇大蝦的,因為龍蝦肉質較韌,稍一不慎,很容易出事,我們都不敢冒這個險。再看到師傅為旁邊的食客烹調一隻連殼有一塊臉大的鮑魚,我們眼裡充滿羨慕的眼光,本能反應將目光投向餐牌,看一看那一個套餐是內含鮑魚的。見到了,價錢尚可接受,不過問過侍應後,才得知套餐中的鮑魚屬小型的,好像旁邊食客點的鮑魚,起碼要再加上最少數百大元。本著「豪極都要有個譜」的原則下,唯有放棄這個念頭。幾經辛苦,終於拍板了。
三種醬汁。結果沒有多醮,因為食物鮮味足,醮汁只會畫蛇添足
5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前菜 - 和風沙律及牛蒡
6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二人前套餐首先由沙律牛蒡打響頭炮,沙律不需多說了,反而牛蒡值得一提,質感不錯,吃起來像筍一樣爽口。
雜錦魚生
6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同樣地,魚生也不需要多說,新鮮是固然的了。不過始終今次是大戰鐵板燒,在我眼裡,魚生好吃與否已變得不再重要。
燒大蝦
5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千呼萬喚始出來!我最期待的燒大蝦上場了!正如剛才所述,師傅以其熟練的技巧,很快將原隻大蝦分為兩部份 - 蝦頭蝦身蝦身部份再切成若干蝦球蝦球的膏多得誇張,橙色的蝦膏覆蓋蝦背,吃起來是甜的!我心裡不禁要問問蝦兄:「你小時候是吃什麼奶粉長大的?因乜解究咁多膏ga?」而有趣的地方除了蝦球外,想不到蝦頭更令我感到意外。師傅刻意將蝦頭放在鐵板旁邊慢燒,令蝦頭吃起來的時候,蝦膏呈現半生熟狀態,鮮甜橙紅的蝦膏一滴一滴流出來。以後如果吃不到怎麼辦呢?
晌螺
5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師傅將晌螺切片,再配以特制的椒鹽。除了有晌螺本身的爽脆外,加上椒鹽大大帶出其鮮味,值得一讚。可惜只有數片,只足夠「吊吊癮」。
帆立貝
6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帆立貝相當考工夫,要是食材稍為差一點,或者烹調時間不能掌握好,很容易會變韌。不過這個問題當然不會出現在這裡。把新鮮的帆立貝燒好後,師傅再在鐵板上調制醬汁,淋在帆立貝上,實在出色。
墊牛肉用的方包,上印有餐廳LOGO
6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薄牛肉
5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薄牛肉內包著蒜片和蔥,很香口。薄牛肉所要求的烹調技巧更高,因為隨時會過熟,不過這裡的牛肉不會過熟,加上香脆的蒜片,吃起來很有層次感。
日本A4和牛
6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另一個主角,A4級和牛終於上場,因為套餐有一大部份成本都出於它了。師傅問我們要吃的生熟度,我這份要七成,朋友的那份要六成。牛味十分濃,七成的和牛的肉汁果然不同,普通的牛柳根本不能相比。
炒飯
7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炒飯最後登場。「如果沒有您,我還會好餓…」炒飯通常都是鐵板燒用作填肚的,話雖如此,但其質素絕不可以馬虎啊!飯粒在鐵板上跳動,不需三分鐘,炒飯已經完成。每粒飯都很分明,而且很香口。唔!吃完飯,份量剛剛好!
最後以甜品香滑奶凍作結,奶味相當香濃。
其實吃鐵板燒最特別的是可以和師傅面對面交流,不過今次我們實在太投入交換禮物的環節中,甚少和師傅交流,想起都有點可惜,希望不久將來可以試試餘下兩間鐵板燒吧!今次實在是盡興而歸!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
DETAILED RATING
Taste
Decor
Service
Hygiene
Value
Dining Method
Dine In
Spending Per Head
$710 (Dinner)
Celebration
Birthday
Recommended Dishes
前菜 - 和風沙律及牛蒡
雜錦魚生
燒大蝦
晌螺
帆立貝
薄牛肉
日本A4和牛
炒飯
  • 大蝦,薄牛肉,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