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05-14
114 views
有留意我的食評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是豚王的支持者。從豚王銅鑼灣分店開張,一連吃了四天已可知一二。不過支持不等於盲從附和,我也是會覺得豚王有不足之處,以下這篇文章,就是我對豚王的一點不同看法。赤王是辣味版豚王,現在的這個赤王,和我在中環第一次吃豚王的時候差太遠了。那個時候的赤王,辣得有勁,但不會過辣,辣的來源全靠中間那團辣肉醬,湯底就是豚王那招牌豬骨湯。現在你看到的這個赤王,除了那辣肉醬外,連那湯底也是赤紅一片,這個辣度已經超乎我所能接受的界限,過辣的味道,完全蓋過了豬骨味,可能嗜辣之徒會很喜歡,但這個赤王已經完全不是我杯茶。以前我較喜歡赤王多於翠王,但現在剛好相反。現在的翠王是明顯地改良了。翠綠的湯底上,灑上了芝士粉,份量比例調整得更好。以前吃翠王的問題是因為芝士很多,加上豚骨湯後感覺異常肥膩,現在翠綠份量加多,芝士份量減了,肥膩感也減低了。怪不得後來有不少食友也說翠王好吃,原來就是經過改量過。豚王身為拉麵市場的領導者,仍不會固步自封,除了開業的四王外,隨後慢慢加了元氣王、海老王等,都已經是長期供應。後來還有限定王,供應期只有數週,每天限定20碗,如果食客反應良好,說不定會加進長期餐牌
不過支持不等於盲從附和,我也是會覺得豚王有不足之處,以下這篇文章,就是我對豚王的一點不同看法。
現在你看到的這個赤王,除了那辣肉醬外,連那湯底也是赤紅一片,這個辣度已經超乎我所能接受的界限,過辣的味道,完全蓋過了豬骨味,可能嗜辣之徒會很喜歡,但這個赤王已經完全不是我杯茶。
以前吃翠王的問題是因為芝士很多,加上豚骨湯後感覺異常肥膩,現在翠綠份量加多,芝士份量減了,肥膩感也減低了。怪不得後來有不少食友也說翠王好吃,原來就是經過改量過。
後來還有限定王,供應期只有數週,每天限定20碗,如果食客反應良好,說不定會加進長期餐牌。
蕃茄味道和豬骨湯還算合拍,蕃茄的比重不會很重,沒有掩蓋掉豬骨的味道,不多不少的芝士粉也有畫龍點睛的功用,但敗筆之處是那豚王引以為傲的秘製辣醬,可說是完全地蓋過了蕃茄的味道,也使得味道有點怪怪。雖誰這秘製辣醬要不要加是你的自由,但我覺得店員最好還是提點一下,或者辣醬另上會較好。
原來當日限定的意思,是指豚王這一天不賣別的,只賣裡豚王,就連半熟蛋也欠奉,沒賣的東西在下單紙會完全被刪去。我看到不少食客坐下來才知道今天只有一款,他們是有點失望的。
說回裡豚王,雞湯的味道和豬骨湯結合後很不錯,兩者味道相輔相成。不過和意大利王有著同一問題,就是那秘製辣醬再一次破壞了那平衡感。把辣醬攪勻後,雞湯的味道被完全地蓋過。
後來回家看看拍好的照片,秘製辣醬不是已被刪去了的嗎?如果店方也認為不下會較好,就不要加進去吧!
超元氣王賣相很不錯,在原來的元氣王上,依舊的有著那團咖哩肉醬,上面放上芽菜,再灑上咖哩粉。叉燒從豬肉改成牛肉,以配咖哩味來說,牛肉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和豬肉相比,各有各的優勝之處。
把咖哩肉醬攪勻,咖哩的味道香而不辣,湯底變得很濃很稠,個人覺得已經不能說是「咖哩湯」,而是「咖哩汁」了,好端端的一碗拉麵,變得好像咖哩撈麵,愈吃愈是肥膩,除非你是咖哩的狂熱愛好者,不然我相信很少人會接受得到。
最近幾次來豚王,都沒有最開始來豚王時的激情感覺,雖然我是忠實粉絲,但也不是盲目的。就只望豚王不是走火入魔,原本的幾種味道還能保持水準的話,我還是會光顧的。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