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0-07
2762 浏览
犹记得中学时代,远征西营盘做一个老香港 project,其中一个介绍的地方,便是地胆组员介绍的叁去壹。反而读大学时虽然住在附近却没有来过。近一两年西营盘因著铁路的兴建开始变天,各式潮店涌现,这些几十年的草根老字号却逃不过收楼重建的命运。(坦白说我近年来这边都是光顾那些潮店,没办法人都是贪新忘旧的。)近日又有报章介绍这一区的那些「即将消失的老店」,少不了加几句催泪煽情对白,但毕竟鄙人都在这里打滚了不下数年,说没有感情是假的。既然如此,趁机回来回味一下少年时的滋味。前题是你要不怕热不怕多尘不怕被赤膊公仔佬包围(老娘才未惊过!)。但其实这里有很多附近名校的学生哥来午饭的。是日里面满座,要坐在门口。这就是 HK Style 的 al fresco dining 也。先来壶普洱。茶,愈老愈浓,是看坐对面的伯伯那壶就知道的道理。我不大吃点心,这里也有得炒嘢。这是时菜斑腩汤米($32),话咁快有得食,斑腩虽然粉厚肉少,但总算是简便的快餐。(嫌不够饱的话可以像邻座大叔般叫个盅头饭。)见有不少人点马拉糕,反正有胃纳也来一件。十元一件件头大,松软不甜腻,难怪大受欢迎。原来这儿也不只是「马兰奴」胜地,也有不
犹记得中学时代,远征西营盘做一个老香港 project,其中一个介绍的地方,便是地胆组员介绍的叁去壹。
反而读大学时虽然住在附近却没有来过。
近一两年西营盘因著铁路的兴建开始变天,各式潮店涌现,这些几十年的草根老字号却逃不过收楼重建的命运。(坦白说我近年来这边都是光顾那些潮店,没办法人都是贪新忘旧的。)
近日又有报章介绍这一区的那些「即将消失的老店」,少不了加几句催泪煽情对白,但毕竟鄙人都在这里打滚了不下数年,说没有感情是假的。既然如此,趁机回来回味一下少年时的滋味。
前题是你要不怕热不怕多尘不怕被赤膊公仔佬包围(老娘才未惊过!)。但其实这里有很多附近名校的学生哥来午饭的。
是日里面满座,要坐在门口。这就是 HK Style 的 al fresco dining 也。
先来壶普洱。茶,愈老愈浓,是看坐对面的伯伯那壶就知道的道理。
我不大吃点心,这里也有得炒嘢。这是时菜斑腩汤米($32),话咁快有得食,斑腩虽然粉厚肉少,但总算是简便的快餐。
(嫌不够饱的话可以像邻座大叔般叫个盅头饭。)
见有不少人点马拉糕,反正有胃纳也来一件。十元一件件头大,松软不甜腻,难怪大受欢迎。
原来这儿也不只是「马兰奴」胜地,也有不少年轻人慕名光顾的。不过这儿门关得早,最好便是过来饮早茶,一盅两件,何其逍遥。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