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11-25
1052 浏览
讲起日本拉面,以笔者认知,最早在香港出现的正宗日本拉面店都是由日本人引入香港,当中的表表者首推创立于 1984年的「面屋一平安」及 1987 年的「横纲」,更难得的是这两间本地姜拉面店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真厉害。只不过,当年的日本拉面始终未能在香港形成一股旋风,直到 1996年一名香港商人从日本九州引入「味千拉面」,即使只是以专营权经营,由于出色的广告宣传、加上极速矿张,很快就形成一股潮流,当年可以说是垄断了香港的日本拉面市场。但随着分店越开越多,接着就被报章踢爆标榜的新鲜猪骨熬煮汤底原来只是中央厂房生产的浓缩精华开水;加上陆陆续续有其他用心经营的个体小店加入市场,「味千」逐渐降格为一间非常本地化的连锁集团日式拉面店,人气不再。但这股日本拉面旋风在香港已经逐步形成,不停有新的个体小店加入市场,但也不停有小店相继结业。直到 2010年,日式拉面在香港的发展迈进了新的里程碑。当年,「豚王」在中环兰桂坊和安里开店,迅即引起全城热话。虽然位置吊脚,而且只是一间有几个吧枱座位、有点似日本屋台的小地舖;但竟然吸引了各路人马在中午开始营业之前的一个小时就排队等食面,后期甚至要在行人路摆两三张小木枱
虽然位置吊脚,而且只是一间有几个吧枱座位、有点似日本屋台的小地舖;但竟然吸引了各路人马在中午开始营业之前的一个小时就排队等食面,后期甚至要在行人路摆两三张小木枱以疏导人流,最初期也高姿态地宣布每日限卖300碗拉面,因为汤底真真正正在店舖内每日新鲜熬煮,汤底用完就一定要关舖。之后,日式拉面在香港的战幔也正式展开了,差不多每年都有源自日本的拉面店进入香港市埸;到底是真真正正日本总坛的海外分店,抑或是只拥有专利经营权、并非日本总店直属监察及控制质素?实在不清楚内里干坤。当中有成功插旗并且积极扩张市场占有率的成功例子,如:与「美心集团」合作经营的「一风堂」、自家营运的「一兰」;也有铩羽而归的「一幸舍」、口碑一般的「梅光轩」;当然还有其他拉面店,不能尽录。
想当年「豚王」在中环老店(现已搬迁)的年代,也曾经是排队人潮中的一份子,只是当年并非 OpenRice 的积极参与分子,没有记下食评,之后数次光𫖶其他分店,也因为时间匆匆而没有拍照;直到今日决定「的起心肝」写下这篇「豚王」食评。「豚王」铜锣湾分店一直屹立在登龙街,只不过从旧舖搬到了现时面积更大、位置更佳的新舖;位于新建成的商业大厦地舖,拥有落地大玻璃,所有行人只要踏入登龙街,就一定会见到这间分店。虽然登龙街有五六间日式拉面店,形成一个拉面战场,只不过邻舖竟然就是名气最大的《米芝莲。东京》一星拉面店「茑」,相信对双方都构成一定压力。
电动趟门打开,已经见到座无虚席。右手面就是靠街落地玻璃,左手面就是拉面厨房,正前方尽头处只有一个简单的格仔层架装饰,上面摆设了一个个拉面碗。虽然装修非常简约,但这正是日式拉面店的风格;胜在楼底非常高,加上阳光从通高的落地玻璃照射入来,并不觉得室内空间挤迫,甚至觉得寛敞,比其他拉面店优胜。
每张枱都有几套调味品,平均每三至四个客人共享一套,包括辣椒粉、芝麻磨及苹果醋。苹果醋并不是现成货,而是将切片苹果放入白醋自家浸制,几有诚意。
用木盖盖著的小甖是自家腌渍的辣芽菜,任客人随意享用,也是日本拉面店的传统。芽菜辣度轻㣲,够爽脆;作为免费的开胃前菜小吃,相当不错。 餐牌比当年精美了,但款式没有任何改变,仍然是创店时候的四个口味:「豚王」($89)、「黑王」($96)、「赤王」($96) 及「翠王」($96),还有当年开业后一段短时间才增加的「限定王」。分别当然有,就是价钱的变化,「豚王」由当年的 HK$68 变成今日的 HK$89。本来想试试「限定王」,但店员竟然话今日没有「限定王」,只好拣最经典的豚王($89)。印像中,拉面选单与当年的选项没有大改变,最大分别应该系豚肉(有腩肉及肩肉选择)及野菜(可以拣葱或椰菜)。
豚王($89)仍然是老样子,白汤㡳、椰菜及木耳丝,没有不喜爱的腌酸笋。眼望已知汤底浓稠,浮在表面的油脂不算太多,很啱胃口。
$89
2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7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7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