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2-21
124 浏览
星期日年初八,是我最后一天的农历年假期,经过前9天完全释放的日子,虽不至于暴饮暴食,但在零运动加上丰富饭餐不缺的情况下,肚腩仔从年廿八开始的确有一日一日长大的趋势,跟我存放要派送利是的利是袋,刚好成一日一日缩减的反比。年初八尚要跟外婆及老妈拜年,一想到筲箕湾,美食林立的东大街又怎可以错过,但倘若再这样下去,非采取激进的断食不可。苦恼间灵机一触,想到饭餐可安排在一家既可吃得清怡又不失美味的食肆,未尝不是一个迟来的保救的行动。岂料保救行动竟在完全没有反对声音及获大票数赞成下通过,似乎大家都有著此需要。东后斋在新开张的时候已引起我的注意,听闻厨师是来自我最喜欢的斋菜食店 - 心斋,因而两者菜式也很相似,正藉大好机会,来个一试。东后斋比我想像的小,只能放置6-7座4人长方桌,走道也相当狭窄。但设计也花过心思,不失灵气,加上不少绿色植物点缀,感觉还算舒适。墙壁上的生姜,在没水没泥的情形下,竟可长出嫩芽来,不少与灵气相近的事情,有时是无法由科学的层面解释,且得看看日后的发展。先来几份点心:素虾饺 - 不算得太通透的饺皮,口感还可以,如能增加其韧劲和再薄身一点会更理想。馅料则以豆腐混合其他鲜素材而成
年初八尚要跟外婆及老妈拜年,一想到筲箕湾,美食林立的东大街又怎可以错过,但倘若再这样下去,非采取激进的断食不可。苦恼间灵机一触,想到饭餐可安排在一家既可吃得清怡又不失美味的食肆,未尝不是一个迟来的保救的行动。岂料保救行动竟在完全没有反对声音及获大票数赞成下通过,似乎大家都有著此需要。
东后斋在新开张的时候已引起我的注意,听闻厨师是来自我最喜欢的斋菜食店 - 心斋,因而两者菜式也很相似,正藉大好机会,来个一试。
先来几份点心:
东后小笼包 - 小笼包外皮厚度适中,汤汁份量恰好,馅料仍是由豆腐和鲜素材混合而来,不过味道却掺合了一种浅啡带咸的酱料,一下子从清淡的角度跳进较浓烈的味道,霎时间未能适应过来。
香煎芋丝糕 - 也是出色的美点。芋丝纵横交错互扣著,煎香后形成香口软糯的芋丝糕,不油不腻,具层次感,看似简单,也得看厨师控制火喉的功力。
家乡咸水角 - 外皮只透著浅黄的色调,不算太香口,但软糯烟韧度做得不错。没有了虾米的咸水角,仍能富有讨好的咸香,与烟韧的外皮非常匹配,形成名符其实的家乡咸水角,不过这趟馅料却真是少了点,否则食味会更加丰盛。
放久了的炸云吞仍保持松化脆口,香气、质感与脆度俱佳,再尝一下五柳汁,酸甜稀稠适中,自然恰好。
尝饱了点心后,当然少不了小菜及粉面:
犹记得曾在心斋也吃过同一款菜式,这次东后斋的香煎芙蓉鲜竹味道真略胜一筹。
从未见过弟弟的女儿跟老妈那样投契,他们的投缘,就是来自一份简单的椒盐豆腐,不管大人或小朋友,原来食物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沟通桥梁。
其 XO 酱味道只是轻描淡写,有可能是遵照斋菜食味不能过份刺激的宗旨,不过绝没有影响整体的美味。
基本上东后斋的罗汉斋炒面也是水平之上,不过论卖相就没有心斋的抢眼,可能选用食材款式较少的原故;煎过的面条同样不油、干爽及脆口;酱汁味道则较单一,应可调得更惹味。
品尝过一顿确实清怡又味美的斋菜后,家人总括了意见,大家也很满意东后斋的出品,水平确实比一般斋菜食肆高。再者摆脱了港式斋菜的多油及不使用加工制品的烹调方式,已逐渐成为中式素食的主流,使健康的主题与美味共存,我们应不会再视斋菜为沉闷的选择,也可常常作为平日大饮大食后的保救平衡之法。
还不明白保救行动是什么? 不就是保持身段的拯救行动,难道画公仔真要画出肠来吗!
题外话/补充资料:
东后斋平日设有午市套餐,经济实惠,不妨一试。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