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7-30
258 浏览
传统,怀旧,随著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几乎消声匿迹;同时,物以罕为贵,有些餐厅以“古董价”重新推出怀旧点心,可真要赞赞他们的生意头脑。这晚来到专卖古法顺德菜的凤城酒家(旺角),希望试试怀旧滋味。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凤城酒家,甚至到访过。大家也应该知道,凤城有“很多”分店。其实,真正的凤城只是有北角和旺角分店,其余的(包括铜锣湾和上环分店)只是因为商标注册问题而成功在饮食界占一席位,根本与北角旺角分店没有关系。我们曾经试过铜锣湾那家“冒牌”货,食物质素惨不忍睹。所以,我们这次则到访旺角凤城。虽然卖的是古法菜,装璜不像莲香楼一样古色古香,比我想象中新式,可能先前曾经装修过,最多只有一处红墙绿瓦用作存放烧味的地方。既然是吃怀旧菜,拍板的权利还是归还给父亲,毕竟他较清楚嘛=p。我没事干,又没话说,正好桌上有碟花生给我动动口。看看父亲,见他不断将餐牌餐纸翻来翻去。原来他想点家乡煎酿鲮鱼,我便替他扫看餐牌,结果还是没有。问问店员才知道这道菜没有供应。这煎酿鲮鱼是顺德菜名物,可能因为功夫复杂,连专卖古法顺德菜的凤城都没有。最后我们三人点了三道菜,全都是推介菜式,看看分量再决定是否加菜。先来桂花顺
虽然卖的是古法菜,装璜不像莲香楼一样古色古香,比我想象中新式,可能先前曾经装修过,最多只有一处红墙绿瓦用作存放烧味的地方。 既然是吃怀旧菜,拍板的权利还是归还给父亲,毕竟他较清楚嘛=p。我没事干,又没话说,正好桌上有碟花生给我动动口。 看看父亲,见他不断将餐牌餐纸翻来翻去。原来他想点家乡煎酿鲮鱼,我便替他扫看餐牌,结果还是没有。问问店员才知道这道菜没有供应。这煎酿鲮鱼是顺德菜名物,可能因为功夫复杂,连专卖古法顺德菜的凤城都没有。 最后我们三人点了三道菜,全都是推介菜式,看看分量再决定是否加菜。
先来桂花顺德鱼肚(HK$80),看似很大碟,堆得高高的,实情底下全都是炸春卷皮丝,我们不禁苦笑起来。炒蛋炒得不错,不老,嫩滑,也有蛋香,浓度当然不及日本鸡蛋。鱼肚本来没有什么味道,也只是微微爽口,但新鲜饱满芽菜和火腿丝刚好弥补不足,加了份清爽和咸香,不错。吃完之后,看见底下的炸春卷皮充满油光,湿鹿鹿,原来它是用来吸油的,令人不敢想象没有这些炸皮的炒桂花。 其余的菜式都来了,便叫一饭两粥拌菜。
先说香煎莲藕饼(HK$80),我觉得它比较像鱼肉饼,只因莲藕碎不够,而且鱼肉未打发好,所以小小的莲藕未能为软腍腍的鱼肉饼增添爽脆口感。不过,我倒欣赏店家加点葱丝,加了色彩,也添了香气。 顺德菜不能少的大良炒鲜奶(HK$88),炒鲜奶不能少的食油。
不能加炸春卷皮,不能加吸油纸,只能以最真实的呈现出来 —— 底下一层发光的油。不过炒蛋炒奶很难避免多油的情况,否则出来的会是炒黑奶。
扳开油量问题,这蛋白炒鲜奶炒得还好,不会水汪汪,亦没有像粉团一样呈块状。奶味香浓,甜甜的,另外加了爽口虾仁,多番滋味。 说回那碗米粥,名字叫大良牛乳白粥(终于不是经常只用来宣传的北海道牛乳)。当初以为是将煮好的白粥与大良牛奶一块滚,原来只是白粥配一片“牛乳片”。以为每人一碟两片,所以我加了两片(其实一碗粥只有一片)。米粥不够热,不能完全将牛乳片溶化,唯有光吃牛乳片。牛乳片一味甜,即使两块一起吃,奶香仍然不足,与炒鲜奶很大差距。至于米粥,虽然米粒已开,而且没有像美x皇宫的用搅拌机“煲”粥,但是太稀了,而且热度问题以致米香减少。如果再叫,我宁愿吃回白饭。 鸡蛋,牛奶,是母亲很怕的菜,因为很腻口,所以最终没有加叫菜。
这里的甜品不太吸引,所以只吃了餐后附送的海带绿豆沙。绿豆分量很多,不会很糊,入口清凉,很舒服。若不是底子问题,我真想要多碗。 这里价钱相宜,又标榜卖古法菜,好像很大吸引力。对,这里很多食客,但大家都是蟹黄烩翅或化皮乳猪而来。那又难怪,随著人们社会地位提升,珍馐百味,鲍参翅肚,渐渐会离开所谓平民饭堂。需求少了,那些古法,功夫多的菜式也会绝种。难道真的要等待那些餐厅招揽老兵卖古董菜的时候,才有机会品尝过去的文化?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