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10-04
269 浏览
中环的士丹利街与摆花街交界处,经营著数间的露天大牌档,作为区内的居民及上班族,不论光顾过与否,相信应殊不陌生。每到午市时份,见到的多是人头涌涌的场面。至于成功之道,不外乎是价廉物美、街头风味及即炒镬气等因素,虽然冷气欠奉,正值凉风初起之时,恰好大家也想外出,结果上周就与同事在此午餐一顿。选的仍然是上年试过的合记,因那里的蒸𩠌水准甚为不俗,加上今次人多,好也能试齐所有食品,其实计起来,也只得六、七款而已。作为一个灰领族,补充水份是甚为重要的事,铁档虽没有老火汤供应,幸好还有一个生滚杂荟汤选择。先用大镬爆香猪杂,包括猪肚及猪粉肠,再加上生菜及鲮鱼球等配菜,加水后再洒上胡椒煮个一会,虽不是火侯老汤,这微辣的味道,期间亦掺上些许鲜味,同时亦有袪风的作用,总算大家喝得不亦乐乎。再来两个蒸𩠌,分别有金针云耳蒸鸡及豉汁排骨等,作为最普通的家常菜,却有著甚为出众的味道,主要还是食材腌得入味,加上佐料配搭得宜,而火侯也是不愠不抢,哪有不好吃的理由?! 尤其是那碟蒸鸡,肉质嫩滑之余,配合带上香气的金针,还有爽口的云耳,单是那掺出来的油汁,已能伴以一大碗白饭了。同场亦有咸蛋黄肉饼,虽没有民声冰室般堆出高高的
同场亦有咸蛋黄肉饼,虽没有民声冰室般堆出高高的肉山,肉质软熟之中亦有其弹性,不致沦为嚡口之物。内里的咸蛋黄份量不算多,总算令鲜味的肉团之中,发挥出「吊味」的作用。 如果硬要与鲩鱼作比较的话,蒸大鱼的肉质相对上较为结实,论草味亦不算重,倒是少了一份嫩滑之感。用上姜葱蒸制之后,这廉价的淡味河鲜,仍然是送饭之选,不过还是要小心细骨。 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来多一碟唐生菜,上桌时色泽鲜明,淋上的酱油稍为重手一点,但话说回来,没甚油份的菜蔬,食味上总有所折扣,总算是清甜爽口的味道,最后还是吃个清光,如果是怕肥的OL,不妨向侍者提示少油............顺带一提,当日所吃的的白饭,质感也是软熟过人。 每人只约三十五元的价钱,在中环这地头来说,实在平得发笑,加上味道确佳,自然是满意离场。有时累积多顿的珍馐百味、荟萃各式风情的料理之后,来个返朴归真,吃一些久被遗忘的家常小菜,再配合这类硕果仅存的铁档风情,看似平淡的感觉,心中却有一番体会。
P.S. 早日还是经过大牌档一带,看这间合记仍未结业。
陵之微调:良
评分: 味道 3.5 环境 2.5 服务 3 卫生 2.5 抵食 4
午膳于二零一二年九月廿七日下午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