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11-12
4359 浏览
自问对台湾早种下很深的好感, 有时侯不经意的发掘到一些心水食店、人气热点、必买伴手礼等, 习惯会记下来, 慢慢堆积了很多...很多...曾言之凿凿每年都要到那边旅行至少一次 , 从2012年开始, 承诺可算兑现了, 距离年底之行不远, 心情自然更为紧张, 期待再逛尽这可爱可亲的地方。数到名物, 当然要数牛肉面啦! 驰名的店子多不胜数, 老字号好, 新贵也好, 每家总有一套独门配方, 用最真挚熟练的手艺, 将美味带到人面前, 感动人心。提起程班长, 名字一点也不陌生, 记得前身是在铜锣湾二期附近, 跟糖水舖合租, 但尝过后印象不那么深刻, 未太广为人熟知, 其后更无声无息地结了业 。 以为就这样不了了之, 谁知主理人的心却未被打沉, 从中汲取教训, 养精蓄锐。 去年开始转战工厦,这次显然有备而来 ,选用当地食材, 食品设计充满惊喜,风味地道, 主打的牛肉面经过改良, 将人的味蕾道要俘虏。 一传十, 十传百, 成功掀起一轮佳话,确为人惊叹,自此人龙不绝,人气有增无减。朋友仔旧公司就在楼上,真羡慕她乘地利之便, 不时向我分享食后感、新消息, 更会传给我诱惑度爆登的食物照, 自问无力抵挡,
数到名物, 当然要数牛肉面啦! 驰名的店子多不胜数, 老字号好, 新贵也好, 每家总有一套独门配方, 用最真挚熟练的手艺, 将美味带到人面前, 感动人心。
提起程班长, 名字一点也不陌生, 记得前身是在铜锣湾二期附近, 跟糖水舖合租, 但尝过后印象不那么深刻, 未太广为人熟知, 其后更无声无息地结了业 。 以为就这样不了了之, 谁知主理人的心却未被打沉, 从中汲取教训, 养精蓄锐。 去年开始转战工厦,这次显然有备而来 ,选用当地食材, 食品设计充满惊喜,风味地道, 主打的牛肉面经过改良, 将人的味蕾道要俘虏。 一传十, 十传百, 成功掀起一轮佳话,确为人惊叹,自此人龙不绝,人气有增无减。
朋友仔旧公司就在楼上,真羡慕她乘地利之便, 不时向我分享食后感、新消息, 更会传给我诱惑度爆登的食物照, 自问无力抵挡, 加上是名台湾控 , 不追著去吃真不像话呢!
没在工厂区上班已好几年了, 再度踏足实有另一番感受。 有心避开人潮, 特意预早过来, 周二晚上既非假期前夕, 该不用排队吧? 位处一楼, 步出货梯后,静英英的, 灯光微暗, 幸好指示够明确, 省却了头岳岳的必要。 见门外没有人在排, 不禁松了口气。 占地算不上太广, 甫走进去, 多把国语的欢迎声不绝于耳, 不乏当地的面孔, 热情好客, 尾音带几分娇嗲 , 听得人也醉了, 彷如置身在台湾一样。 装潢上贴近食堂风格, 放眼过去, 只见数排窄长的木制桌子, 由头一直伸延至尾, 挺有气势的。 来访的人客愈来愈, 渐渐热闹起来, 交谈声错落, 声音易困于内, 但大家似乎都不会介怀, 这样才是真正的气氛, 无拘无束, 随心快活。明亮的灯光照耀下, 格外的精神, 离远偷望厨房, 师傅们在默默煮面, 忙过不停, 但神情依旧从容, 一脸享受似的。
安顿好后, 店员随即拿来一张过胶的餐牌, 所有食品清楚列出, 逐项去咀嚼, 爌肉饭、铁路便当、麻油鸡面线、肉燥饭、卤味、蚵仔煎等, 全都熟口熟面 , 台风正密密飘送呢! 没成品照, 极其量只能看看报导的图片, 然而信心没失, 直觉不会两个样。
心多多, 加上二人的胃纳有限, 多挣扎啊! 随心从面食、小吃、糖水等项目中剔选, 利用红色蜡笔画圈和写字, 简明易看, 过后能轻易抹走, 聪明又环保的做法。
贯彻平民食堂的作风, 要点餐得到柜台落单, 店员效率甚高, 三数下已纪录好, 换来号码牌, 将之放在当眼处, 静候食物送上, 准备好迎接美味了吗? 招牌牛肉面不试认真浪费, 三种口味分别为红烧、清汤及麻辣, 各有各的好, 初来步到,还是从基本出发, 清炖牛筋牛肉面($52)尝出原味。 碗子大,但其实份量亦不欺场。汤刚好浸过面条, 面层没油令令, 数件肉,轻洒些葱花, 已塑造出一副美味的样子。 习惯趁热先呷一口汤, 顺喉甘甜、清润, 透出浓浓的牛骨香, 香油量不多, 纯为吊味而已。 长时间的熬煮之下, 味道更为馥郁, 层次细腻, 牛香真切, 稍欠点心机也不行。 雪白的面条轻弄已散开, 分明且富韧度。 乍看真有刀削面的影子,厚薄如一,较为工整和长身, 咬落爽滑弹牙, 没半点死实, 富嚼劲, 感觉会在牙缝间滑动 ,有趣有趣。 牛毽大大件, 厚肉易咬, 全没干柴之感, 口感未像牛腩一丝丝的, 反而腍滑酥软, 没黏著牙齿,牛香满泻,鲜味尽出,原有的膻香得以展现。
筋位呈淡啡色,剔透富光泽,然而入口未像一团膏般失去个性,滑滑的很是烟韧 ,雪的一声慢慢滑至口中, 胶质丰富。 二人满有默契, 没多话要说, 只管低头默默享用, 不消一会, 已将整碗面吃清光。
饮料款式比未装修前多了, 粉圆、冬瓜茶、酸梅汁、红茶外, 还新增了冻顶乌龙茶和茉香绿茶, 单点$15, 跟餐只需$8, 划算多呢! 友人不用多想已选好 冬瓜茶($8/跟餐), 是其中一款台湾古早饮品, 说喝过返寻味, 好奇的我禁不住跟风。
未见冰块的踪影, 不太够冰, 唯清润透心, 瓜味不算出众, 青涩味尽去 , 隐约还有阵黑糖香, 常听说冬瓜有助去湿清热, 益处多多, 教人难得地喝至一滴不留。 自问对肥肉类没特别爱好, 蛮拣择的, 梅菜扣肉绝对是避之则吉,若然是烧腩或是烧腩卷就不同了, 难怪见到同类型的 虎咬猪(划包)$32, 为之而心动, 像有种魔力令人甘愿破戒。 划包, 还是割包? 贵为热卖的夜市小吃,旅行时有幸见识过当地人的追捧, 然而在港也有一班小粉丝。落单时店员细心代问需否切半, 拿上手仍感温热 ,见盒面印著窝心的图案, 真的很台湾啊! 白滑的饼皮夹著厚厚的猪腩肉、花生碎、酸菜、芫茜,层层分明, 教人垂涎欲滴。 包子入口松软, 质感真像馒头,但相对软熟,甜甜的,面粉香朴实,轻按马上会回弹, 腩肉肥美富油香, 瘦和肥的分配约是六四吧! 入口松化, 一点也不干争争 , 像啫喱慢慢软化, 啖啖肉以外有爽脆的配料作个平冲, 连同酸菜一同咬下, 咸酸交错, 既脆且软, 花生碎更添几分香口, 禁不住高美味呢!
只嫌索价近三十大元,折回台币差不多百二大元,算算看可以买到两个多包了。 话虽如此, 偶尔一尝止瘾亦没不妥的。 是晚点了蛮多饱肚的面粉类东西, 面、饼、包, 来个大放肆。 见人家猛推 牛肉卷饼($32), 自然会心思思, 卖相平实, 一客四件, 从切面看馅料包得紧紧的, 食欲完全被引发出来。 外皮轻煎过, 呈现焦黄色, 没过㶶, 乍看倒像印式酥饼, 但没那么油, 香葱均匀的分布著, 香脆而内里柔软, 层次感强, 牛展一整块的够完整, 一阵卤水香, 香软入味 , 跟薄薄的甜面酱甚为匹配, 夹著爽脆多汁的青瓜和大葱, 集软爽脆于一身, 口味清新不重, 好吃到不行。 本身超喜欢吃卤味, 潮式台式都兼爱, 这里供著的都为大路的牛肚、海带、豆干、猪耳等. 但胜在灵活多变,单点之外亦可满足「贪念」, 从数款限定的口味之中, 自由选择三款, 组成综合盘($25)。
卤味是冷上,比室温高一点点。 我俩不约而同选中百页豆腐,外层的皮很薄, 咬落微韧, 中间的组织细嫩, 不易散, 豆味挺重,欠了潮式的八角香, 幸伴著酸甜的酱汁,同样可口, 非常醒胃。
本想点海带, 但始终敌不过豆制品的诱惑, 豆干比刚才的豆腐略为结实, 感爽弹, 泛著酱油香气。 记得最初接触甜不辣时, 一度将它跟糖不甩扯上关系,其实根本是两回事。 说穿了实用鱼肉所制, 颇像日式鱼肉饼,外边脆炸过, 都收缩了, 软绵绵 , 咬感丰富, 鲜味不逊。 明明已饱上九成, 但不来些甜难免有所空虚, 抗拒不了 红豆芋圆($28), 要一碗分甘同味, 令心情好点,正能量又多点嘛,! 嘻嘻...
红豆汤色泽偏滋, 亦未像中式版本浓稠, 没加入果皮, 吃到的纯是红豆之味。 三色丸子份量慷慨, 交错下亮丽好看, 红豆糖水略为稀薄 , 藏著的豆粒可不少, 久煮后都腍透, 香甜不造作, 不会死甜。 丸子切成丁粒, 细小易入口, 分别混入高纤维的芋头和地瓜, 外在美以外, 内涵亦十足, 健康天然。 每粒外形稍不一样, 人手切割充满诚意, 入口软糯绵滑, 烟烟韧韧 , 却没像在嚼口香糖太重胶性,愈嚼愈是尝出薯香。 三者之间, 还是芋头一款味道最突出, 比甜薯易尝, 硬要挑剔会是未能跟九份的档子看齐。
吃了这么多, 每人才$80, 真的要捧著肚子回去呢! 缘份促成了台味之约, 一吃便爱上, 要是一段日子没来, 脑里会自动作出提示, 心挂挂, 造就了往后更多的碰面机会。 次访同为晚上, 但就换成周六, 很冒险的。特意拖晚一点才到步, 接近九时, 苦等的机会少了, 人多却不吵杂, 恰巧又安坐上次的小方台, 可自成一角了。 恨吃 红油抄手($28/10粒)多久了,见旁边标了只辣椒仔,真担心妈会吃不下,但辣瘾实在难以抑压,容许我自私一次吧! 顶多我全数接收吧!
十粒小云吞搓至浑圆,胀卜卜的 , 饺皮将内馅收藏, 唯本身透薄, 以致若隐若现…白身的质地有别似广东式会有阵碱水味,清爽带微甜,菜肉饀份量控制得宜,皮肉不至于分离,猪肉绵滑没渣, 混杂爽甜的菜粒,清新轻盈 。
再在鲜橙的辣汁之中绕个圈, 醋味辛香同时发放 ,调味温和,未让辣椒油横行, 少撮的油葱酥生点睛之用, 香口惹味, 满咀儿鲜香。 上次来旅了三味拼盘, 这次就试试 卤大肠($30)。猪肠切成块状,厚实好咬,猪原有的臊味不重, 有一点点才是皇道, 至少知道自己在吃什么。 中间心的肥膏被抽去七七八八,只留了一小部份, 幸不失爽嫩,愈嚼愈香, 套用台湾常用语, Q弹有力 , 里内都是卤水香味。 上回喝过古早味浓的冬瓜茶, 这趟转转口味, 选配酸梅汁($8/跟餐), 不冰不冻, 入口酸咪咪, 梅子香突出, 但比港式少点涸喉, 酸咪咪, 清新开胃。
差点儿想重温美味的牛肉面, 怎料临落单之际又改变了, 倒想试试铁路便当。 猪排、鸡排、爌肉之间, 心水是前者, 只因太想吃炸物啦! 炸猪排便当($45)样子富美感, 用上特制的薄身木盒盛著, 份外有味道, 家常风味随之而飘散。 配料相当大堆头, 红姜、大白菜、菜甫、蛋角、猪排、肉燥, 各据一方, 立在米饭上, 不卖弄花巧, 纯以真诚的味道来感动人心。
猪排沾上粉浆再轻炸, 却不像上海排骨般不明显, 反贴近盐酥鸡多粗糙颗粒 , 椒盐味浓, 不太咸, 肉质细嫩不鞋口, 肉汁得以保存, 肉味未受梳打粉所拖累。 伴著米饭, 粒粒分明 , 晶莹亮泽, 独有的甜味不假, 只是可以再黏糯一点会更理想, 将肉燥拌匀, 不尽是瘦肉, 添加少量脂肪增加润泽, 葱香酱油香并在, 跟饭粒自是黄金拍档, 足以有动人去完成我的半份, 该说是选择性地凑米气吗? 习惯以甜吃作结, 突然想吃些流质的 糖水, 清润一下, 绿豆汤($20)不太深色, 非中式版呈军绿色, 质地有点水。
豆的比例比水多,早煲至起沙,外层的壳都脱离了,没海带和臭草的帮助下, 吃出真实的豆味, 甜味稍重手, 绵密有几分黏性 ,有吃稀粥的感觉, 是加了米所致吗?
下次倒想试试麻辣牛肉面, 有三只辣椒仔的, 真想会一会。未知辣度如何? 会否刺激得眼泪鼻水齐流?得闻店子每过一段时间又有些新搞作, 推出新品 , 近日就有盐酥菇、炸豆腐等, 将夜市受欢迎的小吃都带到来, 诸位贪吃的台湾有口福啦!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