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10
3
等级4
2016-03-08 5392 浏览
中国厨艺博大精深,讲究选料、刀工、火喉、调味,要色、香、味、意、形,样样皆精。炒爆蒸熬煮炖煨烧酱煎炸焖烤焗⋯⋯ 数之不尽的烹调方法,煮法层出不穷、变化万千的中国菜。身在香港,有幸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懂吃的,始终要吃中国菜。可是,讨厌两个人去吃中菜。著重分甘同味的传统,使中菜总是大大碟。两个人,点一个菜一个肉一碗饭,肚饱,心灵却毫不满足。近年,私房菜的出现,解决了这烦恼。逐位计的私房菜,一人一份,即使人少,都可以享受多元化的菜式。这夜,我们来到三姐。门口旁的水管养著沙律菜,还以为三姐如此好心机,自家种菜。原来,每天入货的沙律菜,会养在水里,直至晚市开市前,才摘下来做菜,难怪沙律如此新鲜。店面颇大,枱隔得开,没有酒楼的压逼感。人较少,没那么嘈吵,又不失热闹。除了一间房,还有用吊著的板,间出的几个"房"。事前点好菜,餐牌早已准备好。每枱都有度身订造的菜单,印有留位资料,个人化的安排,感觉受重视。凉伴莴荀丝爽口清甜的莴荀丝,带淡淡的草青,是个清新开胃的前菜。川味手拍青瓜青瓜爽脆,腌得入味,酸酸的,刺激食欲。要是能加点辣,必更惹味。有机沙律菜伴芝麻酱没想到会遇到西式沙律菜,摆得像盘花。圆碌
更多
中国厨艺博大精深,讲究选料、刀工、火喉、调味,要色、香、味、意、形,样样皆精。炒爆蒸熬煮炖煨烧酱煎炸焖烤焗⋯⋯ 数之不尽的烹调方法,煮法层出不穷、变化万千的中国菜。身在香港,有幸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懂吃的,始终要吃中国菜。

可是,讨厌两个人去吃中菜。著重分甘同味的传统,使中菜总是大大碟。两个人,点一个菜一个肉一碗饭,肚饱,心灵却毫不满足。近年,私房菜的出现,解决了这烦恼。逐位计的私房菜,一人一份,即使人少,都可以享受多元化的菜式。这夜,我们来到三姐。
8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门口旁的水管养著沙律菜,还以为三姐如此好心机,自家种菜。原来,每天入货的沙律菜,会养在水里,直至晚市开市前,才摘下来做菜,难怪沙律如此新鲜。
9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店面颇大,枱隔得开,没有酒楼的压逼感。人较少,没那么嘈吵,又不失热闹。除了一间房,还有用吊著的板,间出的几个"房"。
161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8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0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事前点好菜,餐牌早已准备好。每枱都有度身订造的菜单,印有留位资料,个人化的安排,感觉受重视。

凉伴莴荀丝

爽口清甜的莴荀丝,带淡淡的草青,是个清新开胃的前菜。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川味手拍青瓜
青瓜爽脆,腌得入味,酸酸的,刺激食欲。要是能加点辣,必更惹味。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有机沙律菜伴芝麻酱
没想到会遇到西式沙律菜,摆得像盘花。圆碌碌的车厘茄,去了底部和顶部,切成两半,很可爱。沙律菜极新鲜,又软又嫩又脆,比一般沙律感觉柔弱,让人每口都更小心翼翼去咀嚼,去品尝。不得不提芝麻酱,并非一般的芝麻酱。调得轻盈的日式芝麻酱,带wasabi味,尤其清新。偶尔觉得较重、微呛,够刺激。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茶熏流心蛋伴黑鱼子酱配厚切茄子
流心蛋含在口里,使口腔充斥著一阵烟熏香,柔和地在口内徘徊,绕梁十秒。蛋白弹牙,有蛋的清香。蛋黄贴近蛋白的部份,有1mm厚全熟,变成粉粉的淡黄。中间流心,又滑又稠的蛋黄,彷如为舌头涂上一层湿润滑溜的薄膜,蛋味香浓。

拍照时已闻到凉伴茄子独有的香,再看看深啡色的酱,垂涎三呎。甜咸混合的酱,带香口的蒜香,把够腍又不过软的茄子,衬托得发光发亮。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原盅炖川贝陈皮海底椰鳄鱼肉汤
川贝、陈皮、海底椰、鳄鱼肉,皆有润肺之效,最适合无时无刻都在哼歌的男友。营养丰富、含大量蛋白质的鳄鱼肉,旨在熬出味道,吃下去竟也不嚡。足料的汤,清甜入味,完全没有味精,好吃得让男友终于停止唱歌,专注饮汤。盅有点油油的,证明原盅炖,锁住养份。
2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原盅炖哈密瓜螺头黑毛豚肉汤
加了哈密瓜的汤,更加甜。天然的甜,入口清纯。吃到两片烟韧、鲜甜的螺头。猪肉炆得很腍,连著脂肪,特别嫩。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嬉水芙蓉
漂亮的芙蓉十分精致,用杞子和两丝瓜拼出朵优雅脱俗的小花。带子表面煎过,带轻轻油香,嫩滑而有嚼劲,不过稍欠鲜甜。上面炸干的瑶柱丝,添上鲜味。蛋白嫩滑水漾,不断滑下迷你的匙羹。小口小口地吃,吃得高贵大方。蛋白上的黄色茨汁,厚身为蛋白增加口感,但偏淡不够味。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清酒鲍鱼
清凉的鲍鱼很有嚼劲,再多一点便会把它形容为太韧太硬,师傅拿捏得十分准绳。未咬已尝到浓郁的清酒香,散满一口,十分惊喜。不过,冷吃的鲍鱼,少了鲜味。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士多啤梨豚肉伴草莓
有趣的名字,又士多啤梨又草莓,感觉士多啤梨是主角多于豚肉。小时候,讨厌一大班人一片嘈吵,又要姨妈姑姐逐个叫,最抗拒就是上酒楼。幸而老爸很爱山林道的太湖,每次都点士多啤梨骨,在口里慢慢啜,甜丝丝的,自个儿慢慢叹,懒理三姑六婆的八卦。

时至今日,排骨被换成豚肉。肉更多,更爽。即使铺满士多啤梨酱,入口清新甜蜜,也没有盖过浓郁的肉香。厚切的豚肉爽口,不嚡不韧,越咬越出味,跟士多啤梨酱配合得天衣无缝。有儿时的怀旧,又有紧贴潮流的新鲜。垫在底下的脆米饼,反而成了败笔。不知是相影得太慢,还是本来就不脆,有点韧。
3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鲜鱼汤浸温室菜苗
店员上菜时,特意加了句「试试我们的鱼汤」,展现一份对鱼汤的自信。堆成他他模样的菜苗,像水池中的小塔。十分爽口,尤其喜欢那阵清新的菜青味。把它弄散,浸满鱼汤再放入口,有清甜味鲜的鱼汤衬托,味道更佳。煮成奶白色的鱼汤果然出色,稀稀的汤水竟然蕴藏著浓郁的鲜味,把鱼肉的清甜都熬出来。有天大厨不想做炖汤,可以考虑让鱼汤当主角。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荷香蒜蓉海斑片原笼蒸鸳鸯饭
店员送上大大的蒸笼,竟然没有把盖子打开。上酒楼吃点心、吃荷叶饭,待应总是急急把笼盖打开,然后带走,就是不让人亲手打开,欣赏升起的白烟,深深吸一下竹笼内一直等待被释放出来的香气。

清走上一道菜的碟子,准备就绪,期待打开盖子的惊喜。先是一股蒜香扑鼻,中间混杂著清香的米味。白烟散去,露去紫色的米饭,上面放了四块海斑片。作为爱鱼之人,筷子已向著海斑出发。厚度适中,肉质嫩滑,软腍之中有轻微的咬口。即使铺满蒜蓉,也没有遮盖鱼鲜。喜欢鱼肉,更喜欢鱼皮。不够龙趸皮厚,但也有相当厚度。微黏又烟韧的口感,叫人如痴如醉。边吃边幻想骨胶原在身体游走,让皮肤更有弹性,看来被广告洗脑了。吸取天然的骨胶原,比吃补充剂更有益又美味。

白饭并紫米的鸳鸯饭,颜色深浅有异,视觉效果更佳。烟韧有层次,淡淡的,得以蒜蓉调味,略嫌没有荷叶香。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6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5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甜蜜美满庆团圆(甜品双并)
最后的甜品,有四粒芋头丸子。这日式放题常见的甜品,感觉有点马虎,直至吃下去才改观。炸得金黄香脆,糯米皮很薄,中间包著真有芋头味的芋蓉。又香又脆,不油腻不甜,讨厌重复的我,也连吃两粒。

发现四粒都是同一馅料后,以为被"双并"所骗,此时店员送来最后的雪糕。两球圆碌碌的雪糕,上面铺著一层浅浅的冰霜,以为冻得很硬,匙羹却轻易把它分开。温度刚好,入口即融,朱古力味可以,但香草味一般,毫无云尼拿香。
4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两个人都吃到如此丰富的中式晚餐,实属难得。纵使尚有不完美的地方,每一道都令人满意。不用到高级菜馆,没有五星酒店的拘谨,都可以享用到精致味美的中餐,而且服务贴心有礼有效率。看每枱都吃得兴高采烈,气氛一流。唯独一点,菜一道接一道,上得太快。或者吃惯西餐,喜欢每道菜之间有分隔,好好享受周末的悠闲。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6-03-06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330 (晚餐)
推介美食
  • 有机沙律菜伴芝麻酱
  • 茶熏流心蛋伴黑鱼子酱配厚切茄子
  • 原盅炖汤
  • 鲜鱼汤浸温室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