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2-22
1189 浏览
上星期在 「CulinArt」 出席了一顿名为「星级薯宴」的聚会。「CulinArt」是黄竹坑一间上楼的私房菜。一踏入会场,已看到四周都是色彩缤纷的美国薯仔,紫皮、红皮、白皮、褐皮、拇指型,外型醒目之余也一改薯仔给人「满身泥土」的形象。于狮子山下土生土长,相信很多人也与朕一样,都是自小吃家里的「薯仔炆鸡翼」、「番茄薯仔滚排骨汤」长大;出外据扒喜爱跟「薯菜」;间中也会大吃一顿「治疗系代表」- 老麦薯条 (加大装唔该 !) 来为自己打打气。是日菜单是由「CulinArt」大厨 Stanley Wong 设计,全都巧妙地用了美国薯仔入馔,味道搭配之余吃后也是完全没有令人滞腻的感觉,值得一赞。当日 Stanley 也即场示范了数款简易的薯仔菜式。先来吃自家制的面包及芝士榄油。「Potato-crusted Diver Scallops, Cauliflower Couscous and Pea Sprout Salad」头盘是深海带子配椰菜花丸子,带子是肉厚质嫩,味道清甜不腻,脆薯粒粒也加强了整体口感对比。椰菜花也改了头换了面,以丸子的造型示人,不论外观与味道也给人很清新的感觉。「Black
「Black Garlic and Potato Soup, Smoked Salmon」
汤的味道像法式洋葱汤,好喝之余薯仔也令汤的质地更浓稠,就算没有下芝士也有软绵绵的感觉,我个人就很喜欢。
「Seared Blue Eye Cod with Spiced Nuts Crust, Mushroom Broth and Potato Gnocchi」
惊喜同样来自用薯仔做成的团子,比用面粉做的 pasta 多添一份香气。
「Slow-cooked Free Range Chicken, Apricot and Olives, Potato-Zucchini Rosti」
是日朕刚好坐在「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农业贸易处代表」Chris 的邻座,闲聊中了解到他们机构主力是推广美国各样的农产品,例如粟米 、薯仔、水果、葡萄酒等。对于美国红酒,这个我是大力支持的;记得朕多年前曾到过加州 Nappa Valley ,那里天然的环境孕育出优质葡萄,百多元港币已买到一支质素佳、又有不同单宁、果味、厚度选择的红酒。不过也难怪大家在 new world wine 中较忽视美国酒,因为很多质素佳的美国酒都是留在国内「内需」而不出口。或许 Chris 可考虑搳爱多点出口美酒,让大家多尝口福。
「Potato and Bread Pudding, Snickers Ice-cream and Pineapple Satay」
聚会的最后大厨还大派自家制的 Chocolate Brownie,是很松软的那种 (比较似 muffin),吃后是超满足。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