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
0
等级4
2013-09-03 891 浏览
楚记,对好多港岛区老飨来说,是一个熟识的名字。听旧同事说,《楚记》曾经在北角有过一段光辉历史,但我认识楚记的当年,已经是一间楚楚可怜的烧腊店,虽然在铁行里这一条后巷,感觉的确是楚楚可怜,但依然的风光满面,甚受中环中心整栋大楼上班人士的爱戴。楚楚可怜的铁行里楚记,因为租金上涨而光荣结业。主打的旗舰店没有了,一众人士回来留守位于卑利街的旧店,楚楚可怜地,也隐蔽地,继续经营。事隔多年,那一天在中环闲逛,发现卑利街的其中一旁正在重建,楚楚可怜的卑利街楚记,也消失了。当天晚上,无事上网输入了楚记两个字,发现楚记仍在经营,不过位置就是吉士笠街。我所知的吉士笠街,只是大道中街口的补鞋档同水记的牛沙瓜,其余的吉士笠街,只是一条没有人烟的冷巷。幸好,我对中环的横街小巷算是熟识,这一寻访楚记,我由大道中的补鞋档开始,穿过了水记,过了威灵顿街,就在远处,让我发现了《楚记》两个大字。终于找回了楚记,当然是开心满足,然而现今的楚记,实在是太过可怜了,本来在卑利街,已经很艰苦地经营著一家又老又残又灯光不足的店,如今更要迁至吉士笠街巷仔,而店舖虽是新装修,但应该用上了带点复古色彩的平价材料,整个店令我感觉似一间蛇舖
更多
楚记,对好多港岛区老飨来说,是一个熟识的名字。听旧同事说,《楚记》曾经在北角有过一段光辉历史,但我认识楚记的当年,已经是一间楚楚可怜的烧腊店,虽然在铁行里这一条后巷,感觉的确是楚楚可怜,但依然的风光满面,甚受中环中心整栋大楼上班人士的爱戴。

楚楚可怜的铁行里楚记,因为租金上涨而光荣结业。主打的旗舰店没有了,一众人士回来留守位于卑利街的旧店,楚楚可怜地,也隐蔽地,继续经营。

事隔多年,那一天在中环闲逛,发现卑利街的其中一旁正在重建,楚楚可怜的卑利街楚记,也消失了。当天晚上,无事上网输入了楚记两个字,发现楚记仍在经营,不过位置就是吉士笠街。我所知的吉士笠街,只是大道中街口的补鞋档同水记的牛沙瓜,其余的吉士笠街,只是一条没有人烟的冷巷。幸好,我对中环的横街小巷算是熟识,这一寻访楚记,我由大道中的补鞋档开始,穿过了水记,过了威灵顿街,就在远处,让我发现了《楚记》两个大字。
10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终于找回了楚记,当然是开心满足,然而现今的楚记,实在是太过可怜了,本来在卑利街,已经很艰苦地经营著一家又老又残又灯光不足的店,如今更要迁至吉士笠街巷仔,而店舖虽是新装修,但应该用上了带点复古色彩的平价材料,整个店令我感觉似一间蛇舖。
8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楼底高了,新店舖的感觉比以前好多了,但同时,吉士笠街楚记比起铁行里楚记卑利街楚记,地方细小许多。不过,三店有他们的其通点,就是烧腊师父依旧,那一位只有一至两只门牙的大叔,依然面露笑容的服务大家,而他当年在铁行里楚记的霸气,自从与卑利街楚记合并后,已经消失了。
7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来楚记者,大多都是为了一客烧味饭而到,然而,楚记的一贯作风,客人一来,就递上一碗老火例汤,是日的例汤是眉豆花生鸡脚瘦肉。这是一个火喉控制得非常好的汤,豆类绵化而起沙,鸡脚未散,但入口充满了胶质,瘦肉香滑,汤没肥油,很是好的一个家庭式例汤。唯一不好的是加了味精。
6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叉烧烧肉饭,楚记依然是楚楚可怜的原因,除了只能设馆在横街小巷内之外,其烧味被中环的其他几家烧腊店逊色比了下去亦是一个大原因。不过,只是被比下去,不是代表他们的出品没有水准。

叉烧,入口是香甜的,虽然是有点点儿的硬同瘦,但肉味同糖味都充足。咬口感觉,皮脆全是因为烤脆了的糖,肉香可口。另外是烧肉,皮虽然未够酥化,但入口是脆的,可是肉质比较粗,然而这也是时常被中环其他的烧腊店比下去的原因。再者,看上去这饭好似未上色,细心把肉翻开,这儿把豉油细心的放在中央,拨开肉就有了。
7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充满回忆的一餐,味道也是以一贯的作风处理。楚楚可怜的楚记,纵使已可怜地屈在山上小巷经营,但总不缺一班支持者,中午的一点钟,虽然不用等位,但总算可以 full house,入了后巷的气数也不太差,感觉还比卑利街时代好。

楚楚可怜的楚记,继续努力吧。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35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