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2-18
12 浏览
十二月廿四‧晴 听闻有好的店子,总会有兴趣去一试,就如这里。知道这里很久,但很奇怪,总是缘悭一食,到现在也未吃过。就在群组那边发起了饭局的邀请,本想约一围来吃一吃,但一呼百应,转眼已超过三围人数报名。顾及这里地方不大,又时近埋年,摆三围是有点难度,就一开二日,我跟几位食友就吃尾围。 订了八时的台,早来的食友也要等上一等,而这里的客人也出出入入的,总不间断,也是一间颇受欢迎的店子。看餐牌,这里以京菜及山东菜为主,川沪菜为辅,还夹杂一点广东菜色。首次来到,当然主力吃京鲁菜吧。 吃京菜不吃冷盘行不行?当然可以,等如有人喝奶茶讲明不加奶一样,旨在摆姿态又或是什么也不要紧,自己喜欢就行。在我而言,当然要几个来吃一吃,因为冷盘的水准,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师傅的功力。随手要了韩国肉、素鹅、烧鸡及西芹鸭掌。韩国肉与韩国也有一点关系,不过就是很地道的一味京菜。这里的肉做特软熟可口,加上汁酱及葱蒜,美味的。不过吃韩国肉的蒜及葱最少要比是晚的多几倍,吃起上来才过瘾,看来这里也将就了本地口味,下之再来,要好好打点;素鹅是薰版而不是炸版,薰味不过火,适可而止,也带点甜味,讨好;烧鸡吃起来够味,但肉质不够松化,老实说
听闻有好的店子,总会有兴趣去一试,就如这里。知道这里很久,但很奇怪,总是缘悭一食,到现在也未吃过。就在群组那边发起了饭局的邀请,本想约一围来吃一吃,但一呼百应,转眼已超过三围人数报名。顾及这里地方不大,又时近埋年,摆三围是有点难度,就一开二日,我跟几位食友就吃尾围。
订了八时的台,早来的食友也要等上一等,而这里的客人也出出入入的,总不间断,也是一间颇受欢迎的店子。看餐牌,这里以京菜及山东菜为主,川沪菜为辅,还夹杂一点广东菜色。首次来到,当然主力吃京鲁菜吧。
吃京菜不吃冷盘行不行?当然可以,等如有人喝奶茶讲明不加奶一样,旨在摆姿态又或是什么也不要紧,自己喜欢就行。在我而言,当然要几个来吃一吃,因为冷盘的水准,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师傅的功力。随手要了韩国肉、素鹅、烧鸡及西芹鸭掌。韩国肉与韩国也有一点关系,不过就是很地道的一味京菜。这里的肉做特软熟可口,加上汁酱及葱蒜,美味的。不过吃韩国肉的蒜及葱最少要比是晚的多几倍,吃起上来才过瘾,看来这里也将就了本地口味,下之再来,要好好打点;素鹅是薰版而不是炸版,薰味不过火,适可而止,也带点甜味,讨好;烧鸡吃起来够味,但肉质不够松化,老实说,吃一碟88元的烧鸡,不会有新鲜鸡吃,高下就在鸡肉的处理方面,泰丰廔的明显比这里优胜;西芹鸭掌清新可口,只弊在鸭掌太似泰式仙掌了,似乎不是自家制的;
主菜方面,也是那几个想试的大菜,先来的是烤鸭。对于烤鸭,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吃廋的,不要吃到一口油之余,烤鸭皮也较松化,而肉质好吃否,一吃就知。这一味,好吃的地方已不多见,如鹿鸣春的就鲜有做到满意。侍者先拿烤好的鸭子来给客人看,这个是很正统的烤鸭店做法,而且我有拣鸭的,当然要给我看过才拿去片皮。这里的烤鸭很不错,烤鸭皮下真的是一点肥油也没有的。吃起来,皮很脆,口感丰腴,肉不干,有点鲜味,配上烤饼、大葱及大蒜,也很好吃。在人人也连吃几件下,一碟烤鸭转眼清碟,是必吃的一味;京烧羊肉也好吃,半肥的羊腩下油煎得两面香脆,中间的肥脂膻香美味,每人吃一件也真的不太够喉,立即追加多一碟;烧元蹄是另一味很期待的菜色,大大只元蹄,看卖相己知是浓油重酱,肉质烧得很入味,肥肉部份甘香,廋肉也不算韧,结合起来是很好吃。而最美味的,就必定是连著骨头的部份,拿起骨来啃,软稔甘香,人间美味,不要错过;
芙蓉菜卷是用津白去卷著蛋白蟹肉,吃起来津白鲜甜,与蛋白及蟹肉也的香味也配合得不得了,是值得推荐的一味;自从几年前的鹿鸣春开始,和菜戴帽已是大小京菜局也会叫的一味,这里的蛋炒得好,松软有蛋香,和菜吃起来口感爽脆,是加入了大量的芽菜及木耳丝之故,比鹿鸣春的更好。当然,如果大家食力高强,来几件烤饼夹著吃,就更正宗地道;这里的烧双冬很一般,冬笋渣很多,冬菇甜美入味也无补于事,这个烧双冬,几天后在雪园吃到的就比这里好得多;也来几个叉子烧饼,烤得很香很脆,夹上炸菜肉未,是个不错的单尾菜色。
原来要了云吞鸡,但太饱了,又适逢似乎漏单,就直接吃甜品吧。豆沙窝饼水准一般,皮厚不脆,豆沙偏少又不够香甜,不推荐;苹果及香蕉每样要了半打来拔丝,拔丝的功夫失了准,吃起来不脆又不甜,也失望。在香港,也找不到几家地方的拔丝是做得好的。
老伙记的服务不错,效率高,老店子本色。
埋单每人二百三,如果人多一点,还可以便宜一点及吃更多的东西。食物不错,也是朋友吃饭聚会的好选择。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