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11-28
39 浏览
最近吃了两餐顺德菜,先说陶器坊的私房菜。主理人热爱陶器制作,开了梓桐堂教授陶艺,太太享受入厨乐,晚市将大厅拿作私房菜,将艺术与佳肴结合,有意思的小店。平日卖沪菜,家族是顺德人,遇有客人要求也会做顺德菜,早前想同朋友试试,奈何要预有大围客才能搭单品尝二人份的料理,无奈地留下电话,事隔数周店方至电通知,客人资料一直记录在案,是说不出的感动。很热闹的周日,全园满座,客人一心为吃顺德菜而来,坐在近门的二人台,看小鱼在水池游动,在陶土气息弥漫的悠闲空间下,心情大悦。非做开顺德菜,突然间应全场付近三十人份量晚宴,已有甩漏及要等的心理准备,喝杯自携洋酒,四周参观拍写照片留念,未几已有得吃了。先来四件莲藕饼,细切莲藕粒与猪肉搓成,肉香浓亦带著藕粒爽劲,菇粒起了提味作用,难得是口感轻盈松化,煎起来油亦不多,别小看这不起眼的「煎饼」,现在很多大酒家师傅也做不来(或无心机做)的手功菜。羹未到,炒鲜奶已上...?学名是生拆蟹肉炒鲜奶,蟹肉鲜味实在,奶香浓但略嫌不够滑,做惯炒鲜奶的她说是没有下粉的原故,同意是很「扎实」亦原味的炒鲜奶,甫面的崧子干巴巴的,与鲜奶口感各走一段,是可有可无作,垫底的炸粉丝油温不够,发
主理人热爱陶器制作,开了梓桐堂教授陶艺,太太享受入厨乐,晚市将大厅拿作私房菜,将艺术与佳肴结合,有意思的小店。
平日卖沪菜,家族是顺德人,遇有客人要求也会做顺德菜,早前想同朋友试试,奈何要预有大围客才能搭单品尝二人份的料理,无奈地留下电话,事隔数周店方至电通知,客人资料一直记录在案,是说不出的感动。
很热闹的周日,全园满座,客人一心为吃顺德菜而来,坐在近门的二人台,看小鱼在水池游动,在陶土气息弥漫的悠闲空间下,心情大悦。
非做开顺德菜,突然间应全场付近三十人份量晚宴,已有甩漏及要等的心理准备,喝杯自携洋酒,四周参观拍写照片留念,未几已有得吃了。先来四件莲藕饼,细切莲藕粒与猪肉搓成,肉香浓亦带著藕粒爽劲,菇粒起了提味作用,难得是口感轻盈松化,煎起来油亦不多,别小看这不起眼的「煎饼」,现在很多大酒家师傅也做不来(或无心机做)的手功菜。
羹未到,炒鲜奶已上...?学名是生拆蟹肉炒鲜奶,蟹肉鲜味实在,奶香浓但略嫌不够滑,做惯炒鲜奶的她说是没有下粉的原故,同意是很「扎实」亦原味的炒鲜奶,甫面的崧子干巴巴的,与鲜奶口感各走一段,是可有可无作,垫底的炸粉丝油温不够,发不起来,腍腍的不讨好。
鱼唇羹,也是顺德菜特式,做法老实是真材实料的鲜鱼唇,而非坊间用翅群边位作替,鱼汤底鲜美,夹有萝卜的甜与蒝荽独特的草香,当然叉烧粒亦不能少,粉打得轻巧顺喉,对上一次吃到如此高水准做法,已是年前国金轩李师傅出品。
竹笙金菇卷,嗯...嗯...简单来说最美味是用上清汤烹调的琉璃芡,是下了粉又吃不出「粉感」的精彩演译,主角反而很普通,竹笙太厚而金菇太少,口感累赘,值得欣赏是竹笙处理得宜,无酸味。
五彩炒鳝,这种炒法纯吃条条分明清爽口感,灯笼椒、芹菜等「五彩」切得细致长短统一,黄鳝炒得爽嫩甜美,她大赞鳝是难得的新鲜,可惜略为油腻而「五彩」比较「立萝」,有点败兴。
豉油皇大虾用的是新鲜靓货,肉质爽嫩鲜味,可惜汁收得不够好,始终炉头所限,镬气方面很难与君怡阁的猛火出品相比,同事经常说私房菜很贵,看这虾就知一二,每天小量入货难道卖鱼佬会平卖给你?
吃得很饱,幸好最后的五柳炆斑尾用上「酸咪咪」的五柳汁炆煮,斑尾油浸至仅熟,粉很薄,口感绝不含糊,火功处理很有水准,由于是养斑,难免肉质有点散腍及腥,幸好有酸中带甜的五柳汁作伴,味道调配方面是不错的,同样地汁的粉挂得很薄,很有水准,最后忍不住起手将大鱼骨拆来啜吃,鱼骨髓是比鱼肉、鱼皮更美味!谈斑尾,期后去吃过西苑古法炆斑尾后,就知养斑同「真斑」的分别了!
单尾清汤泡饭,听说老板平日也爱吃,清甜汤底加上软熟又不会浸腍的米饭,倒配合这里「陶情画意」的气氛。
这里卖不起眼的家常菜,顺德菜的莲藕饼及鱼唇羹出色,斑尾油炸技术亦好,又是时候谂谂计,在既定餐牌中找一些新突破。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