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36
15
等级4
136
8
2010-02-27 13 浏览
儿时我对羼虾籽的菜色都不太热衷,印象中虾籽是咸滋滋的,又带点腥涩,不是味儿。先君常说道这东西待我味蕾完全成熟后便自然懂得欣赏。此言果然不虚,人随年岁渐长,口味亦有明显改变。孩童每多嗜甜,我亦不例外,但可惜今天甜点却与我无缘。很多年少时绝不沾口之物,过了不惑之年后却又突然趋之若鹜,唯独凉瓜一菜,从小至今还未能接受。佛道说人生已有八苦,又何必从味觉中再追加一道。常听人道某家食肆从幼光顾至今,水准无复当年....我常怀疑究竟多少是厨师易牙之术真的逊了色还是因食客口味随年纪而渐变之果。其实上好的虾籽不咸亦不腥,味应带甘鲜。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虾籽 “鲜者味甘,腌者味咸甘......”。广东之斗门河虾产量甚丰,故亦盛产上佳虾籽。用炒香后之虾籽佐面 - 妙甚。不少面家以虾籽捞面驰名,但真正能烹出果胜常品者则却没有几家。杨记与沾仔记虽同气连枝但实是针对不同客路。坦白说,沾仔记的反传统云吞及鲮鱼球面,价廉而物不美,对不起 - 我真的不懂得欣赏。云吞面乃寻常广东小食,一碗不饱、二碗不撑才是精神所在,需知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以量取胜者实非王道。虽不是自家制做,杨记的面条还算不赖。讨厌的碱水味在这几天潮
更多
儿时我对羼虾籽的菜色都不太热衷,印象中虾籽是咸滋滋的,又带点腥涩,不是味儿。先君常说道这东西待我味蕾完全成熟后便自然懂得欣赏。此言果然不虚,人随年岁渐长,口味亦有明显改变。孩童每多嗜甜,我亦不例外,但可惜今天甜点却与我无缘。很多年少时绝不沾口之物,过了不惑之年后却又突然趋之若鹜,唯独凉瓜一菜,从小至今还未能接受。佛道说人生已有八苦,又何必从味觉中再追加一道。常听人道某家食肆从幼光顾至今,水准无复当年....我常怀疑究竟多少是厨师易牙之术真的逊了色还是因食客口味随年纪而渐变之果。

其实上好的虾籽不咸亦不腥,味应带甘鲜。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虾籽 “鲜者味甘,腌者味咸甘......”。广东之斗门河虾产量甚丰,故亦盛产上佳虾籽。用炒香后之虾籽佐面 - 妙甚。不少面家以虾籽捞面驰名,但真正能烹出果胜常品者则却没有几家。

杨记与沾仔记虽同气连枝但实是针对不同客路。坦白说,沾仔记的反传统云吞及鲮鱼球面,价廉而物不美,对不起 - 我真的不懂得欣赏。云吞面乃寻常广东小食,一碗不饱、二碗不撑才是精神所在,需知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以量取胜者实非王道。

虽不是自家制做,杨记的面条还算不赖。讨厌的碱水味在这几天潮湿极的天气还是察觉不出来。但不明白为何面捞竟然可以半点油也不下。怕不健康,不下猪油,可以理解,但蔴油总也可以下一点吧,面捞干骾骾的,实有点难以下咽。虾籽病不在其量,下得倒慷慨,炒得亦蛮香,但可惜欠缺咸甘,显然不是上等斗门货色。大地鱼香捞面亦犯同一垢病 - 大地鱼松虽干身而香脆,但与没半点油的面捞混在一起干得有点叫人吃不消。

看见餐牌上有虾籽牛肉捞面供应,好一个奇特的配搭。其实虾籽与牛肉皆味浓之物,应忌一齐并用。袁枚 《随园食单》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 "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如李赞皇、张江陵一流,须专用之,方尽其才。食物中,鳗也,鳖也,蟹也,鲥鱼也,牛羊也,皆宜独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数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这虾籽牛肉捞面还是留给别人好了,我没有勇气去尝...

很多人喜欢这里的高汤说其清甜宜人,对此我则不敢苟同。高汤浑浑浓浓,用排骨、虾米、大地鱼干及罗汉果炖成,可惜半鲜不甜,罗汉果味抢尽风头,最后只落得一个「怪」字,与面食毫不相衬。

看来此店与我无甚缘份.....

是次评分 : 60 分
1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