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12-19
39 浏览
顺亿, 这家以鲔鱼(即吞拿鱼)为主打的专门店最迎不断萦绕在我脑海中。不是因为他有强劲的口碑, 不过可能是他看似一家只以鲔鱼作招徕的小店。再者上次想去吃的时间致电到餐厅, 但可惜已爆满, 所以心有戚戚然, 总是想来看看究竟。结果终于来到了! 餐厅位处乐道中间一唐楼内, 楼梯上一楼, 路分两边: 一边是澳门茶餐厅, 另一边是这店。走进去只是一家容纳30人左右的店, 到时座位未满, 但每每都看见留座牌子。店员语带怀疑的问我们是否有订枱, 友人告之后被安排到一个仅坐两人的角落, 并送上餐牌。打量一下餐牌, 餐厅叫价绝不便宜。只简单的十片八片刺身就要收上百多元, 是一般日式小店HK$38三片的比例价钱呀!! 另外, 餐厅墙上贴满报章杂志报导, 都主力推荐HK$55一碗的碎鲔鱼鱼生饭, 当然要试试怎么衬得起报导内"抵食"二字。正因这样敢作敢为的价格, 我们二人选择来一个小跳步, 试一试虚实, 不然损失惨重。刺身多款, 先来一个招牌三合一A餐, HK$135。当中有十片刺身: 4片小皮, 4片赤身, 两片小脂! 赤身同小皮都属于瘦的鲔鱼肉, 近皮近背或近尾, 只有两片近腩位有少许脂肪。上桌时发生了
顺亿, 这家以鲔鱼(即吞拿鱼)为主打的专门店最迎不断萦绕在我脑海中。不是因为他有强劲的口碑, 不过可能是他看似一家只以鲔鱼作招徕的小店。再者上次想去吃的时间致电到餐厅, 但可惜已爆满, 所以心有戚戚然, 总是想来看看究竟。
无论如何, 最重要还是味道, 我吃每样一片, 每片都是凉凉的入口, 但味道竟都差不多一样。唯分别只在颜色有不同及其中有一款有咬不断的筋。什么小皮, 什么小脂, 什么赤身, 基本上是无味的。我真不知道是我的味觉不够灵感, 还是他们将不同部位雪到无味?! 恕我道行未到家!
饭面有一层看似压得实实的约5张A4纸厚度的碎鲔鱼, 除了吃到比之前的刺身滑一点外, 基本上都一样无味。葱的味道还大, 紫菜也许不错, 不过饭粒处理不当, 饭身稔口而不晶莹, 饭粒亦不饱满。吃下来, 少了一份覆盖口中的日式盖饭的安全感, 而且饭跟碎鲔鱼肉压得实实的, 筷子下去也需使些劲才能拨开, 很奇怪。
太卷式的碎中鲔鱼腩比较好一点, 因为味道集中一些, 所以有鱼身味, 但仍然没有油脂味。紫菜淋而韧, 稔牙而咬不断的, 饭粒表现依然欠佳。提一提, 很多日本餐厅的盖饭用饭与寿司用饭根本是不同的, 这点最少这家餐厅没有留意。
结果呼之欲出, 小跳步后大跳走, 兼而永不回头。顺带一提, 以上菜式最早一味上桌是点菜后约半小时后才到, 而当时并非繁忙时间。有些客人已吃到半途, 有些客人则刚入座; 而环顾四周, 基本上头十分钟是没有出过菜的, 真不知厨房这样的效率怎可于尖沙咀一串光阴一串金的地方立足?! 可能这个就是收费贵的成因之一吧!
一路吃来, 看见大部分来的人都是拿著团购单纸, 而我亦知道OPENRICE手机也有九折优惠, 不过我一个都没有用, 因为这样可剔除所有借口原因。其实花这么大的篇幅去批评餐厅, 都是希望管理人有个自我检讨的心。不要光靠几个噱头便想在市场蒙混一翻, 手艺菜式与服务心态才是正道。如果这样的表现依然持续, 而市场大为受落的话, 相信我也我吃得无语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