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20
7
等级4
663
3
2007-09-03 13 浏览
很久没有尝过脂肪满布的大肠了,近十多廿年,大豆牙炒猪大肠配辣椒酱的这味家庭小菜已失踪多时,而食肆对猪大肠又避之则吉,极其量只选用大肠前段的中肠,瘦瘦薄薄,点滴肥膏欠奉,没舍隐头;而客家茶中的炸大肠亦因肥脂已炸得七七八八,更失去了应有的韵味,而牛肠,亦是另一回事,淋淋腍腍,更没皭头。是晚从何文田踱步过来,走这长路就是为了增加吸收饱和脂肪的配额,到来时已经过了晚饭时段,但客人明显不少,生意似乎颇为不错。见菜牌上列出米线已经有韭菜、腐皮及芽菜,就只点选了竹笙、腩肉和大肠,小辣多酸!米线上台,份量不小;看到所有食材大兜乱已称心,因为这样才佐证不是这车仔米线,是每碗每碗各自烹煮的。一看腩肉是白灼形式后切片而成,尝口,不比谭仔米线及四川米线的偏咸已经合意,加上腩肉肉质仍有爽身的口感,荟于酸辣汤,无以喻之;而再看大肠,是久违了的肥膏大肠,那还要得,甘香肥美,集于一身,正如蔡生说,愈对身体不好的才是愈美味的(只是现代人的说法而矣) ;竹笙主要目的是品尝牠索尽酸辣汤而仍爽脆的口感,怎样来说这里的已尽了本份。米线是粗身带点腍身的那种,跟云南小锅的不同,后者比例幼身但弹牙,这里的是会吸尽汤底味道,各咱家长。
更多
很久没有尝过脂肪满布的大肠了,近十多廿年,大豆牙炒猪大肠配辣椒酱的这味家庭小菜已失踪多时,而食肆对猪大肠又避之则吉,极其量只选用大肠前段的中肠,瘦瘦薄薄,点滴肥膏欠奉,没舍隐头;而客家茶中的炸大肠亦因肥脂已炸得七七八八,更失去了应有的韵味,而牛肠,亦是另一回事,淋淋腍腍,更没皭头。

是晚从何文田踱步过来,走这长路就是为了增加吸收饱和脂肪的配额,到来时已经过了晚饭时段,但客人明显不少,生意似乎颇为不错。

见菜牌上列出米线已经有韭菜、腐皮及芽菜,就只点选了竹笙、腩肉和大肠,小辣多酸!

米线上台,份量不小;看到所有食材大兜乱已称心,因为这样才佐证不是这车仔米线,是每碗每碗各自烹煮的。
一看腩肉是白灼形式后切片而成,尝口,不比谭仔米线及四川米线的偏咸已经合意,加上腩肉肉质仍有爽身的口感,荟于酸辣汤,无以喻之;而再看大肠,是久违了的肥膏大肠,那还要得,甘香肥美,集于一身,正如蔡生说,愈对身体不好的才是愈美味的(只是现代人的说法而矣) ;竹笙主要目的是品尝牠索尽酸辣汤而仍爽脆的口感,怎样来说这里的已尽了本份。

米线是粗身带点腍身的那种,跟云南小锅的不同,后者比例幼身但弹牙,这里的是会吸尽汤底味道,各咱家长。
小辣多酸的汤底是做到了,当然汤底鲜味与否已没有考究,因食材烹调已经很不错,而往后的一段时间全没喉涸的感觉已知味精小奉。无怪之得这里的支持度真的不低啊!
1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人均消费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