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5-21
23 浏览
我常常路经两兴对面的一家泰菜店,发觉即使出尽法宝,总是没人光顾。后来,店倒了,但马上重新装修,成了一家企理的茶餐厅!聪明,因方圆两百米内,都无法找到另一家;所以,常有人帮衬。饮食业真的难做吗?似乎并非必然,但基本功要做足,水准要稳定。记得大学最后一年,行销学讲师语重深长的说,大家毕业后好好应用所学到的,已有A-了;至于有没有A,就看大家的真材实料。就以茶餐厅为例,这已成为港人饮食文化的一部份,好好做的话不愁没生意,但还有突破的空间吗?当然有。可以靠装潢排场(像上述那家「重生」的茶餐厅),也可靠产品创新或重新定位:<北海道牧场餐厅>就是一例。话说有位同事告诉我这食肆的存在,说「甚么食物都有加北海道牛奶」云云,著我去试试。时间,就选个大清早。这儿以前是coffee shop,现在保留了那格局,桌椅不多,又用上同行少见的open kitchen;舖面的雪柜,放满了北海道3.6牛奶(不过那都是保鲜装的,其实不用放在雪柜里;当然,我明白店主这样做的意思)。这样的店面,跟「传统」茶餐厅大相迳庭,已是一种清晰的定位了!卖的东西,其实是很典型的茶餐厅食物,取价也较贵,却足以吸引喜欢奶茶特餐、却讨厌挤涌
我常常路经两兴对面的一家泰菜店,发觉即使出尽法宝,总是没人光顾。后来,店倒了,但马上重新装修,成了一家企理的茶餐厅!聪明,因方圆两百米内,都无法找到另一家;所以,常有人帮衬。
饮食业真的难做吗?似乎并非必然,但基本功要做足,水准要稳定。记得大学最后一年,行销学讲师语重深长的说,大家毕业后好好应用所学到的,已有A-了;至于有没有A,就看大家的真材实料。
就以茶餐厅为例,这已成为港人饮食文化的一部份,好好做的话不愁没生意,但还有突破的空间吗?当然有。可以靠装潢排场(像上述那家「重生」的茶餐厅),也可靠产品创新或重新定位:<北海道牧场餐厅>就是一例。话说有位同事告诉我这食肆的存在,说「甚么食物都有加北海道牛奶」云云,著我去试试。时间,就选个大清早。
这儿以前是coffee shop,现在保留了那格局,桌椅不多,又用上同行少见的open kitchen;舖面的雪柜,放满了北海道3.6牛奶(不过那都是保鲜装的,其实不用放在雪柜里;当然,我明白店主这样做的意思)。这样的店面,跟「传统」茶餐厅大相迳庭,已是一种清晰的定位了!卖的东西,其实是很典型的茶餐厅食物,取价也较贵,却足以吸引喜欢奶茶特餐、却讨厌挤涌嘈吵的上班族了。
早餐是最常见的几味。多士件头较小,牛油也不多;炒蛋表面稍老,切开里面则仍有蛋汁流出。基本功是有,然而未能带来惊喜。火腿通粉,材料都是一般货色,汤底则喝得出是鸡汤底,但喝不出有牛奶成份。奶茶,确实比他店的滑得多,惟浓度稍嫌不足,若浓多20%则更令人满意。整个早餐,与北海道牛奶其实都沾不上边,但店的定位确实让人有所遐想。
总括而言,该做的他们都做到了,但要做到「A」,则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自己认为不需把<澳洲>「神呢化」,看为标竿一样(一来我觉得出品的质素被神话化了,二来那儿以分钟计的入座时间、人潮和伙计所带来的无形压力,叫享受美食的心情接近消失殆尽)。有脑的香港人,自有千万种创新的方法!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