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7-03
15 浏览
「谁会珍惜,当你还拥有?」我在牛头角区长大,其后迁离,之前也不觉区内食店有特别之处。但早几个月当媒体一窝蜂报导下邨拆卸在即(原先以为是三月底),我也抱著一颗缅怀过去的心情到邨内留影,亦与其他人一样,蜂拥到邨内各食店希望用味觉神经留下最深刻的记录。结果因为到处都要排长龙,在食得「赶头赶命」的情况下(大部份名店外都人山人海,也不好意思慢慢叹),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直至最近两个星期再游下邨,看到一些食店贴告示将营业至八月底。可能到下邨寻根真的已经OUT咗,或者因为狼来了(不知会否再度「加时」?),又或者天气真的太热,普遍食店外的人龙已经消失了。但这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预备食物的人不用冲锋陷阵,食客也可以慢慢细味食物及环境,感受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近年随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旧区陆续重建,新落成的商场亦普遍标准化,去一个商场跟去其他十个商场好像也没甚么分别。因为里面的店舖绝大部份被大企业、知名品牌或连锁集团承租,不同商场的店舖予人感觉「熟口熟面」。而自从「LINK」掌管房委会遍布全港各区的大小商场后,甚至时有加租,希望逼走小租户,再综合单位租予大集团,以冀获得最大利益。
我在牛头角区长大,其后迁离,之前也不觉区内食店有特别之处。但早几个月当媒体一窝蜂报导下邨拆卸在即(原先以为是三月底),我也抱著一颗缅怀过去的心情到邨内留影,亦与其他人一样,蜂拥到邨内各食店希望用味觉神经留下最深刻的记录。结果因为到处都要排长龙,在食得「赶头赶命」的情况下(大部份名店外都人山人海,也不好意思慢慢叹),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直至最近两个星期再游下邨,看到一些食店贴告示将营业至八月底。可能到下邨寻根真的已经OUT咗,或者因为狼来了(不知会否再度「加时」?),又或者天气真的太热,普遍食店外的人龙已经消失了。但这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预备食物的人不用冲锋陷阵,食客也可以慢慢细味食物及环境,感受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
近年随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旧区陆续重建,新落成的商场亦普遍标准化,去一个商场跟去其他十个商场好像也没甚么分别。因为里面的店舖绝大部份被大企业、知名品牌或连锁集团承租,不同商场的店舖予人感觉「熟口熟面」。
而自从「LINK」掌管房委会遍布全港各区的大小商场后,甚至时有加租,希望逼走小租户,再综合单位租予大集团,以冀获得最大利益。在此大趋势下,不知道牛下的食店最后有多少可以于迁拆后重开?就算重开后又会否需要将昂贵的租金转化到食客身上?真的很担心到时去那里才可找到价廉物美,物超所值的美食佳肴。
不知道政府高官可有认真考虑于快将入伙的牛头角邨以优惠的租金,将部份舖位租予现时牛下的食店,组成「牛下食店一条街」(套用国内的叫法),这样既可收到宣传效果,亦能吸引更多人流到新商场消费,而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这些深具本土特色的屋邨饮食文化代表保存下来,达致文化传承的目标。
话题好像扯到很远,话说回来,其实每人对食的主观要求标准本有不同,而食物的质素又往往受著很多外在的客观因素所影响。故我一向抱著一个信念,其他网友的意见可作为参考,但对食物的评价始终需要亲身品尝后才可作出评定。
以无名炭炉鸡蛋仔为例,有人喜欢较脆、有人喜欢较腍;有人钟意实心、有人钟意空心。而由四眼佬老板整的鸡蛋仔又会与睇档女士(四眼佬太太?)整的味道有差别,整好后放凉的时间长短更会影响鸡蛋仔的口感。
而我则认为虽然这里HK$10.-一底不算便宜,大型超市甚至有HK$14.-两底。但这里是少有的炭炉烧制,可加HK$1.-,再加上浓郁的牛下风情,亦要加HK$1.-,而四眼佬的贴心(只帮衬过一、两次便认得你),亦可加HK$1.-,相对下应该仍可算是物有所值。
按照经验所得,我绝对相信如果四眼佬同一时间只专注做1至2底,慢工出细货的话,鸡蛋仔的质量必定会好过同一时间要做3至4底(粗制滥造?),而由熟手技工四眼佬出品的风味亦会胜于出自睇档女士手笔。
故此,只要四眼佬不是由1至2个炉头,开到3甚至4个炉头做鸡蛋仔,以满足各方友好;加上是由四眼佬亲自主理的话,鸡蛋仔的质量是绝对可以保持水准的。
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上个人对牛下的情意结,故此这第100个笑脸可算是实至名归的。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