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01-30
952 浏览
云吞面发祥于广州,是香港有名的小吃,甚至可以说是正餐。现在香港的云吞面店各有特色,可谓百花齐放。当天心血来潮,要尝尝古早味的广东云吞,怀缅一下儿时的味道,因此必然要找老店,所以便挑选了家父经常去的这间面家。这就是位于上环永吉街的麦奀记(忠记)面家。 面家的位置并不好找,隐藏在小街内,在一所铁皮屋小摊档的后面。 而店舖小小的,大概可容纳三十人。 进门后的左手边就是渌面的厨房。原来我们很早便有 open kitchen 这个概念,哈哈。 每逢吃云吞面,都会先呷一口汤,因为汤底的好坏,大概可以反映出面店的水准。「包的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这是清代杨静亭《都门纪略》里曾有对馄饨描述的诗句。文中虽然提及的是北方馄饨,但带出的讯息与广东云吞一样,汤底是非常重要的。忠记的汤底,大概是用虾壳、鸡骨及烤过的大地鱼慢火熬制而成,其颜色清澈得来带点淡淡金黄。 坊间虽然有很多面家的汤底都是用大地鱼熬制,但本人试过的都觉得味道太浓或落了过多的白胡椒来去除腥味,影响了汤底原有的清甜。而这里汤底出色之处在于,入口有股大地鱼的炭香和鲜甜,不会太浓而且顺喉,可以一口接一口的喝,再
当天心血来潮,要尝尝古早味的广东云吞,怀缅一下儿时的味道,因此必然要找老店,所以便挑选了家父经常去的这间面家。
这就是位于上环永吉街的麦奀记(忠记)面家。
面家的位置并不好找,隐藏在小街内,在一所铁皮屋小摊档的后面。
而店舖小小的,大概可容纳三十人。
进门后的左手边就是渌面的厨房。原来我们很早便有 open kitchen 这个概念,哈哈。
每逢吃云吞面,都会先呷一口汤,因为汤底的好坏,大概可以反映出面店的水准。
「包的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这是清代杨静亭《都门纪略》里曾有对馄饨描述的诗句。
文中虽然提及的是北方馄饨,但带出的讯息与广东云吞一样,汤底是非常重要的。
忠记的汤底,大概是用虾壳、鸡骨及烤过的大地鱼慢火熬制而成,其颜色清澈得来带点淡淡金黄。
坊间虽然有很多面家的汤底都是用大地鱼熬制,但本人试过的都觉得味道太浓或落了过多的白胡椒来去除腥味,影响了汤底原有的清甜。而这里汤底出色之处在于,入口有股大地鱼的炭香和鲜甜,不会太浓而且顺喉,可以一口接一口的喝,再加上韭黄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想加汤?唔好意思,系要另外俾钱叫,那可想而之店家对自己汤底的信心,要不然怎会敢向食客另外索价呢?
再说云吞,这里的云吞皮非常薄,包完馅后外皮呈现金鱼尾状,听闻这才算得上是正宗。云吞的馅料主要是鲜虾,另外再加入少量大地鱼碎及肥猪肉。
由云吞皮薄的关系,入口后不太需咀嚼便可以尝到里面的馅料。云吞皮软滑细致,整粒云吞滑入口中。而咬下去的时候先尝到是爽脆的鲜虾,鲜甜弹牙。随后而来的是肥猪肉的甘香,再配合大地鱼碎的咸香,口腔充满了肉类与海鲜的味道。而且体积大小刚好,女仕们也可以一口一粒。
最后要说说这里的面。云吞面的行内述语叫"细蓉"是原来与所用的面条有关系,据说「芙蓉面」是云吞面面条美化的称呼。所以大云吞面叫"大蓉",细云吞面叫"细蓉"。
据闻一碗标准的"细蓉"应该是汤匙在碗底,四粒云吞在中间,上面放一层面,而面不要全被汤掩盖。
吃云吞面,我的习惯是先吃面,因为面泡在汤中太久会变软,口感不佳。忠记的面渌得不错,软硬度适中,面质爽口弹牙亦不会太硬,碱水也不重。虽然不及湾仔另一间老牌面家的竹升面好吃,但已比一般面家的面出色。
吃完后很满足,唤起了我对小时候的回忆及吃云吞面的趣事。若然你也想重温一下儿时口味或尝尝比较正宗的云吞面,也可以来这家隐藏在小巷里的面店试试。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