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51
18
等级4
2013-04-02 9 浏览
拉面战?! 这个名堂大概没有经历披荆斩棘而成功的一段。只在拉面风刚起初期, "一风堂"这个名字已在尖沙咀打得甚响。当年各路人马要拿到一张入场筹, 不难; 但筹号跟叫入座的号码仿如两个轨迹, 要入座, 艰难。当然, 挟著日本拉面人气店之势来作过江龙, 经常游走日本的香港人们必定深谙不宣, 结果往往做到一去百多筹, 甚至三百之多。近年, 拉面风吹得甚行, 日本各地的拉面代表都纷纷流到海外。亚洲之中, 就以新加坡, 台湾, 香港市场最为重要。见拉面新过江龙来势凶凶, 故有已树立名气的拉面亦不敢怠慢。新过江龙推的是品质名气, 市场推广与口碑; 而旧有名店卖的却是接触面与新生创意的举措作回应。就在这几年, "一风堂"这个名字已挂在尖沙咀, 中环, 铜锣湾, 金钟等地, 现在转到东九龙成立第五家分店, 亦是九龙半岛的第二分店, 选址德福商场内。为保持每个店均有其卖点与特色, 一风堂有些特别限定的汤拉面, 只可在某一两家分店才可吃到的。而不时, 他们也会推出不同的新的Mix and Match来将选择的灵活性提高。说来惭愧, 我这个害怕排队和人潮的怪客, 从来都没有打算花时间在等位上, 所以今次幸得
更多
2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拉面战?! 这个名堂大概没有经历披荆斩棘而成功的一段。只在拉面风刚起初期, "一风堂"这个名字已在尖沙咀打得甚响。当年各路人马要拿到一张入场筹, 不难; 但筹号跟叫入座的号码仿如两个轨迹, 要入座, 艰难。当然, 挟著日本拉面人气店之势来作过江龙, 经常游走日本的香港人们必定深谙不宣, 结果往往做到一去百多筹, 甚至三百之多。
1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近年, 拉面风吹得甚行, 日本各地的拉面代表都纷纷流到海外。亚洲之中, 就以新加坡, 台湾, 香港市场最为重要。见拉面新过江龙来势凶凶, 故有已树立名气的拉面亦不敢怠慢。新过江龙推的是品质名气, 市场推广与口碑; 而旧有名店卖的却是接触面与新生创意的举措作回应。就在这几年, "一风堂"这个名字已挂在尖沙咀, 中环, 铜锣湾, 金钟等地, 现在转到东九龙成立第五家分店, 亦是九龙半岛的第二分店, 选址德福商场内。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为保持每个店均有其卖点与特色, 一风堂有些特别限定的汤拉面, 只可在某一两家分店才可吃到的。而不时, 他们也会推出不同的新的Mix and Match来将选择的灵活性提高。说来惭愧, 我这个害怕排队和人潮的怪客, 从来都没有打算花时间在等位上, 所以今次幸得各路英雄赏面介绍, 才得尝一风堂的味道。对我来说, 这也是一家新店吧!
4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而事实上, 餐厅大厨不停将新创意与本地化口味作研究分析, 然后不断开发新的配搭与汤底。所以现在这餐厅不止仅仅拥有招牌的猪骨汤底, 而是有更多日本传统与香港地道口味混合的汤底出现。今次, 他们却推出了新研发出来的"扎幌味噌拉面" 及"东京鱼介猪骨拉面"两个拉面作为新开店的卖点。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在正式试吃新拉面之前, 先来一个热身。这个是"日式叉烧荳芽辣味沙律", 将原本放在拉面上的叉烧切成条状和一条条爽口的大荳芽菜, 然后混入辣汁与麻油做成沙律。麻油味道香而吸引, 大荳芽的清爽正好形成对比, 叉烧肉味不算太浓, 加上点点辣味衬托之下, 甚感开胃, 而且亦简单得可爱。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正式的第一个拉面出场, 先是"扎幌味噌拉面"。日式面豉汤底, 选用的是北海道扎幌面豉作引子。为保留北海道面豉的原来风格, 基底汤身有别于以往一风堂常用的猪骨汤底, 改用上鸡汤。由于鸡汤调配不浓, 反而跟面豉做出了一个平衡, 面豉味道从拉面上桌时就嗅到, 不过入口却不太浓味。反之入口, 鸡汤的油脂增加了汤身的重量。不过如果要提到浓味与香味, 这个必定要提到放在汤面的牛油。这块充满香气的精华无论从汤身质感到味道余韵都全面提高。不过如果将整块牛油都放进汤中融化, 可能牛油的霸道浓味会覆盖掉原来面豉的淡雅惹味, 不过如果不加牛油又觉整体欠些立体感觉。还是自己少少来个试味的平衡吧!

至于面条方面, 用上的是日本北部传统的粗条卷曲形拉面, 整条面条较短, 但因卷曲形状, 所以挂汤程度高, 能将有黏力的汤身拉入口中。而且他们强调面条并非新鲜做起, 而是做成后特别存放陈年一段时间, 等面条退走多余水份及保持面筋的灵活弹性, 所以吃下来口感更有弹力, 更有质感。而这个面其实似曾相识, 一次我于尖沙咀一家叫稻荷的日本拉面店吃过类似的。他们主打是这一类来自西山的面, 特色就是Q口, 卷曲而粗身, 可是当时很多食评都认为这样的面有点奇怪"细碎"的感觉, 未能大受欢迎。这个的面真的很类似, 但要看事隔年多之后, 香港爱吃朋友的广泛接受性在哪里了。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而今次来这里, 我却给出了三个"第一次": 一, 第一次来一风堂;二, 第一次被邀试食;三, 第一次一个人食两个拉面。而且在拉面与拉面之间的过场, 餐厅为我们送上一个日式"叉烧饱"。无错, 名字是中式, 用料是日式, 做法却是西式。这个三界文化混合体用上日式拉面叉烧为主干, 与西生菜片沾上奇妙酱, 夹在软而略韧的面包上。有人对这个日式叉烧角包趋之若骛, 但我却不以为然, 只想当作过场吧! 因为我相信会有更好的在我前面吧!!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接下来第二个拉面是"东京鱼介猪骨猪骨拉面"。重操故业, 这次采用其招牌的猪骨汤底, 混合由最少两种鱼造成的鱼汤 (鱼介应该是由鲣鱼, 即木鱼, 与鲹鱼熬制)。 但为了配合鱼介鲜味, 猪骨汤底稍一微调, 令两者一同入屋。再者, 这汤特别安排于每次客人点菜时才即点即撞的, 目的是令客人每次都尝到新鲜混合出来的效果。毕竟两汤混入太久而有又要不停保温的话, 多少也有东西会流失, 最少鱼介味道没有现在这般的香浓。不过在鱼汤上鲣鱼的味道比较明显, 平衡上还可再有仔细的斟酌。无论如何, 鱼介鲜味清晰, 加上猪骨的浓口感觉, 虽然经调配后, 猪骨汤底没有一贯的重身奶滑, 但两者鲜香却反而有种妙笔生花的畅快感觉。如果两者比较, 我较喜爱这个的精辟味道。
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而面条方面, 用回直条中粗幼的白面, 没有太大口的将汤拉入口中, 所以口中没有猪骨的油腻感觉。但是白面的清淡转而引出鱼介的甜味, 没有太浓厚的效果, 只是点到即止。可是面条弹性上则不及之前类似西山面条的Q口弹力和强烈的嚼劲, 口感上会顺滑一点。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配料上两面安排上当然也有分别, 味噌拉面的配料用上长形件装叉烧, 芽菜和长笋, 相对比较简单, 可是牛油块是一大重点所在。而鱼介猪骨拉面配料上明显更浓味, 除长笋, 芽葱与日式小菠菜外, 还加上木耳丝和半熟蛋。然而重点却是这片用火灸烧过的厚切叉烧, 叉烧经过火炙, 外层肉质香味提升, 而且肥肉油脂烧过后入口融化, 又软又香。可是有时火灸时间久了, 焦味会太明显, 但火力不久又会出不了效果。火候的掌握也得要踫踫运气, 不过这个绝对值得一试再试!!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最后甜品是一个可爱的焦糖炖蛋, 操作简单, 但未见突出。相信拉面店应值得期待的始终还是拉面吧!!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3-03-05
用餐途径
堂食
用餐时段
晚餐
用餐优惠
试食活动
推介美食
  • 东京鱼介猪骨拉面
  • 札幌味噌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