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6-04
61 浏览
端午时份理应吃只粽子应节,也好趁此机会,兑现一些「想去的店子」了个心愿。选了湾仔的靠得住,看食友们的介绍,除了供应鱼汤面食和靓粥之外,更有号称为「全港最佳」的咸肉粽,对这类传统的粥品小吃,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只要水准有其招牌所言已属心足。乘电车到达庄士敦道的尾段下车,再找到一条名为克街的暗巷就可找到,对面的也是早前甚为热谈的华星冰室。门口处贴有米芝莲的热店推介,自从来自法国的车胎人登陆港澳之后,对于食肆口评无异也多了是非,名不乎实或沧海遗珠之声,也是不绝于耳,更甚质疑这评级机制或外国人的口味标准。宏观一点地看,当传媒与饮食走得太近之时,就预料产生这结果,如果双方的距离能远一点的话........对不起,历史是没有「如果」的。看餐牌的选择也真不少,不过目标既明,就开宗明义好了。十八元的一只咸肉粽也不算昂贵,件头来说也是适中,夹开下的馅料不外是蛋黄、绿豆和肥腩肉的组合;近来出现不少贵价食材的新派粽子,始终这传统的口味,仍然是我的「飞佛」。夹了一箸粽身,虽不算糯身仍不失软熟,味道上呈现混上粽叶的米香,并夹杂一点五香粉的味道。馅料来说,不算重油水的蛋黄仍有其咸香之味,口感上也见松化,再加上呈粉
整体来说,这里的咸肉粽也真水准不错,至于说是全港最佳的出品,倒是有所保留,论馅料份量也是仅够,来得不够重手总是美中不足。内里亦欠上冬菇或花生在内,其实只要是有心机包制的话,坊间不乏上佳之作,如家母没有「退休」,就一定不会弱于他人。 来得粥店自然要来碗米皇出品,既然这里以鱼汤驰名,相信来一碗鱼粥也是稳当之选。过往多以鱼的骨腩作为首选,见到墙板写上「咀胶好靓」等字眼,就来一点新意,来一碗四十元的鱼胶鱼尾粥,等候也是需时,到端上来的大碗粥底时,心中也不禁说句「找对地方」。
急不及待地舀了一口,这粥底也确真弄出绵滑的口感,来得如胶似漆,内里也见其爆开了米花,这可是长时间火侯下弄出来的成果。以味道来说,浓厚米香之中亦略带微腥,正是「食得咸鱼扺得渴」,吃草鲩之鱼自然有这味道,尝不出下酒辟腥这等功夫,唯有洒点胡椒粉上去,其味道总算变得平宜近人。 粥料来说除了少许葱段之内,主要还是大块的鱼尾及鱼胶部位,相对于近腩部位,吃不著大啖的鱼肉,细骨来说也是偏多,倒是其带皮及胶骨的部位更见嫩滑,如吃生灼鱼皮一般,中间之处总算尝出些许白肉,沾点酱油下伴吃,对于作为鱼怪的我,已是有所交代。
至于Menu提到是首间采用鱼汤作粥底的粥店,个人就觉得有点吹大牛皮,自来用鲮鱼骨腩吊水来推加粥底之味,已属传统做法,外地的评审不明,还以为是独家特色,若以地区性来说,这粥底在湾仔或铜锣湾一带,不失为「靠得住」之选。 期间加了七元来一客炸面,还说是即炸油条,结果端出来的,是一碟又油又腻的隔夜出品,和上面两道食品比较,其水准确实有天渊之别,吃这些油器,最好还是即叫即炸,否则的话离镬亦不能太久,这里没见到大大个的油镬,自己也是败在心多和疏忽。 尾段来一杯冻豆浆,呈现淡黄的色泽,豆味来说不算浓郁,淡淡的味香,甜度来说尚算适中,难得口感滑溜,是可以接受的水平。最后以七十三元的价钱来结束这一餐,若论食物的评价,这咸肉粽与生滚粥也来得有点水准。始终其他地区亦不乏可观的粥品之选,如上环的生记或庙街的粥林等,若以附近来说已能独霸一方,有机会的话可会品尝其他粥款或小吃面食。最后要说传统的节目值得珍惜,就借此地盘祝各食友端午节快乐。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