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7-30
67 瀏覽
一蘭又再掀起日式拉麵熱潮,我不評論是否值得排三四小時只為吃碗拉麵,反正,我還是情迷中式麵食。廣東麵、手拉麵、雲吞麵,種種所花的心機,我認為不少於一碗近百的日式拉麵。最近有個迷思,中式麵食是否該變變花款,搞搞新意思,吸引一眾年輕人。作成分子料理,又是否一條出路?摩廚,走的就是這條大膽路。 大雨滂沱的晚上,邊看地圖邊找摩廚所在。慶雲街,連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從地鐵站一直往山上走,走到人跡沓至的石水渠街,環顧只剩下零星車房亮起燈,誰也想不到有家粉子美食在後巷之中。新店新佈局,卻座落於老舊大樓。店小而狹長,幸好配上高樓底,也不覺侷促。時值八點半,店內還八九成滿,實在意外。研究餐牌,小吃、麵食、配菜,名字煮法款款新奇。就每樣來一些,試試水準。兩道前菜小吃先上,花雕農場蛋和燒吉品鮑魚。農場蛋小小一顆,以花雕浸泡過,芳香醉人。不是溏心蛋,但蛋黃甘香,也一樣好吃。作為前菜,簡單討好。再來燒吉品鮑魚,鮑魚事先煨煮適度,彈牙同時鮮香無比。上桌前以火鎗添上焦痕,與其稱作燒,不如火灸更適合。HK$33一隻鮑魚,該不會有人妄想是日本吉品乾鮑吧。兩款撈麵同時送到,一辣一不辣。這時,侍者在旁從噴鎗噴出慕絲,說:「這是
最近有個迷思,中式麵食是否該變變花款,搞搞新意思,吸引一眾年輕人。作成分子料理,又是否一條出路?
摩廚,走的就是這條大膽路。
大雨滂沱的晚上,邊看地圖邊找摩廚所在。慶雲街,連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從地鐵站一直往山上走,走到人跡沓至的石水渠街,環顧只剩下零星車房亮起燈,誰也想不到有家粉子美食在後巷之中。新店新佈局,卻座落於老舊大樓。店小而狹長,幸好配上高樓底,也不覺侷促。
時值八點半,店內還八九成滿,實在意外。研究餐牌,小吃、麵食、配菜,名字煮法款款新奇。就每樣來一些,試試水準。
我從不介意創新,只要創新得其法,破除舊日壞傳統,絕對是件美事。不過,把麻油作成慕絲,觀感是有趣,但味道卻昇華不了多少。玩味,多於實用。
慢煮,可能是創新手法,但成效我卻不敢苟同。牛仔骨,以慢煮入饌,的確保持肉汁也嫰滑如絲,但沒經過猛火洗禮的牛肉,脂肪沒法溶化成誘人油香,吃在口中,索然無味。慢煮,也不是萬試萬靈。
總計:HK$310
坐在吧檯,旁邊剛好坐了四位外國人,感覺跟老闆娘認識也是專誠來品嘗美食。我邊吃邊看,了解老闆娘有甚麼拿手好戲。忽爾,她從梳理台拿起一盤剛汆燙過的菜心,另一手拿起火鎗,炙了數下,再送到外國客人跟前。然後,以英文介紹:”This is poached Choi Sum and I grilled it to make it like barbecue.”
我由心底懷疑好端端一道烚菜,真的要再炙一下嗎?而炙過又真的還好吃嗎?而且,由鮑魚到豬肉到牛仔骨,通通都給以火鎗炙,有必要嗎?是技窮嗎?
麵條絕對好吃,但配菜古里怪氣。我真的不懂,不懂分子美食是中式麵的出路嗎?那麼,出路是給老外欣賞嗎?
我真的不懂。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