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9-20
4116 views
來甘飯館吃飯,當然是慕鏞記之名。鏞記除了出名燒鵝外,近年令人記得的,就是一單轟動全城,長達數年的爭產案,過程比戲劇更戲劇化。或者真的是勉強無幸福的,要分裂就分裂吧,大少的一家輸了官司,但並未忘記繼承祖業,於是在今年先後開了甘牌燒鵝及甘飯館兩間店。現在由一間燒鵝變成三間,至少對大眾食客也是好事,兩家人各自為政,拒絕包容,真好。不過,現在兩家人主理的已是第三代,他們關係也並不太差,甘飯館開張時,據說二少家人也來恭賀。如果TVB將整件事拍成電視劇,最後結局一定是兩家人圍埋枱一起吃燒鵝,但現實中似乎不必了,兩家人維持「朋友」關係,可能會更好。說回這間甘飯館,這店由甘家大少之子打理,挖走鏞記幾位大廚來幫拖,著力將鏞記的傳統菜色重現起來,所以這裡都滿載鏞記的縮影,而又因店子細細,感覺更為親民。這晚吃了許多招牌菜色,全都充滿傳統粵菜色彩。兩道前菜:生煎肝腸粉: 潤腸切件放在略煎過的多士上,顯得潤腸份外甜美濃郁。脆皮腩仔: 未必是最靚的腩肉,但炸得金黃香脆,我認為絕對收貨。甘牌燒鵝: 招牌菜怎少得燒鵝,而且全隻上,砌得美,油份充足,肉質肥美,配合的酸梅醬也令鵝肉更添美味,但總覺得欠了些少,我看就是肉質
這晚吃了許多招牌菜色,全都充滿傳統粵菜色彩。
兩道前菜:
生煎肝腸粉: 潤腸切件放在略煎過的多士上,顯得潤腸份外甜美濃郁。 脆皮腩仔: 未必是最靚的腩肉,但炸得金黃香脆,我認為絕對收貨。 甘牌燒鵝: 招牌菜怎少得燒鵝,而且全隻上,砌得美,油份充足,肉質肥美,配合的酸梅醬也令鵝肉更添美味,但總覺得欠了些少,我看就是肉質欠了些彈性,鵝皮也欠脆,水準比一般酒家高,但不能算是頂級水準。 窩貼明蝦: 這道傳統菜,記得小時候在酒家是普遍小菜,現在不多見,煮得好就更加少,比起鳳城酒家,這裡做的也較少油份,但同樣香脆。 桂花炒魚肚: 很有鑊氣的小菜,蛋花、芽菜、魚肚、香蔥,加起來就是滿載家庭菜味道。 山渣咕嚕肉: 不記得從何時開始,咕嚕肉成為老外來港必點的菜,外國人貪其酸酸甜甜,又易入口,但現時好吃的咕嚕肉並不多,這裡用了傳統手法,以山渣代替菠蘿,醬汁甜得來較有層次,多了一種清香的草藥味。 老式炆海斑: 平時煮魚,通常會用蒸煮的方式,很少用炆的,其實炆魚才是舊式粵菜做法,醬汁是重點,生抽、老抽加其他配料,令醬汁很濃郁。 鵝汁炒飯: 上桌時已經聞到陣陣香油味,飯炒得相當恰當,油脂豐富而不會太濕,鵝味並不突出,但飯郤吸收了咸味,更為香口,比起燒鵝,我認為這道炒飯才應該是必點菜。 明白有愛有家在,這店細細地經營,菜色反而更人性化,水準屬於中上之姿。而對於小市民來說,鏞記始終是上等人,又比較多遊客,甘飯館就顯得較為平民及本土化。燒鵝風暴完結,其實沒有勝與敗,兩家都各自找到自己定位,實屬好事。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