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4-15
74 views
自己在西營盤渡過童年,搬回此地也近十年了,這家低調經營的小麵店,就是從來沒光顧過。即使有時路過,也遇上它收了舖(晚上和週日都休息,平日也只開早十一晚六點半)。這天下午,在家待久了,想到外面吃個輕食,便來了這兒。到了門口,發覺食客不少。坐下看餐牌,發覺三時有下午茶餐,麵加餐飲才廿三塊。看看店內的鐘,指著二時三刻,店員(該是老闆娘吧)不願提早供應。那沒有關係,反正有的是時間,去逛逛超市再來。時間到了,入店前端詳一下店面。舊式的裝修,舖地的街磚仔和牆身的蘋果綠瓷磚(以前舖浴室的那種)相信都絕版了;細閱剪報才得知,原來店主從岳父手上接過煮牛腩的磨豉醬秘方,一直兢兢業業地守著店子(也守著祖輩的心血),轉眼三十多年了。內心不禁肅然起敬:人家可是把大半世的光陰放在這裡啊!我點了牛筋河,同伴則要牛腩麵。餐飲的奶茶來了,色澤較淺和啞,喝來茶與奶味甚為均勻,茶味則比較淡口。不是不好,只是Not quite my cup of tea而已!粉麵來了,牛筋河的湯底顏色較深,卻出奇的清澈,顯然不是一般柱候牛腩的煮法,但亦不是清湯腩的清湯。喝湯吃肉,竟聯想到味噌的味道,這才猛然記起,這是用磨豉醬煮的!牛筋很腍,當
自己在西營盤渡過童年,搬回此地也近十年了,這家低調經營的小麵店,就是從來沒光顧過。即使有時路過,也遇上它收了舖(晚上和週日都休息,平日也只開早十一晚六點半)。這天下午,在家待久了,想到外面吃個輕食,便來了這兒。
到了門口,發覺食客不少。坐下看餐牌,發覺三時有下午茶餐,麵加餐飲才廿三塊。看看店內的鐘,指著二時三刻,店員(該是老闆娘吧)不願提早供應。那沒有關係,反正有的是時間,去逛逛超市再來。
時間到了,入店前端詳一下店面。舊式的裝修,舖地的街磚仔和牆身的蘋果綠瓷磚(以前舖浴室的那種)相信都絕版了;細閱剪報才得知,原來店主從岳父手上接過煮牛腩的磨豉醬秘方,一直兢兢業業地守著店子(也守著祖輩的心血),轉眼三十多年了。內心不禁肅然起敬:人家可是把大半世的光陰放在這裡啊!
我點了牛筋河,同伴則要牛腩麵。餐飲的奶茶來了,色澤較淺和啞,喝來茶與奶味甚為均勻,茶味則比較淡口。不是不好,只是Not quite my cup of tea而已!粉麵來了,牛筋河的湯底顏色較深,卻出奇的清澈,顯然不是一般柱候牛腩的煮法,但亦不是清湯腩的清湯。喝湯吃肉,竟聯想到味噌的味道,這才猛然記起,這是用磨豉醬煮的!牛筋很腍,當然是拜老火所賜!牛腩切得相當大塊,肉也很腍身,肉香與麵豉味的配搭,好吃也給我新鮮感!
慢著...新鮮?這其實不是甚麼新事了,畢竟這店的年事比我自己還要高,只是自己孤陋寡聞,連開在身旁的店子竟都未踏足過!自寫食評以來,吃到甚麼也愛評頭品足、指手劃腳一番;但面對老店幾十年的堅持、對祖傳秘方的謹守和虔誠,我自覺沒資格說三道四,需要謙卑下來,恭敬領教!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