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12-02
119 views
闊別一年之後,再被邀坐於新蒲崗的得龍大飯店席上,有幸之餘也著實高興。作為一間開飯熱店,當中好評已是不絕於耳,以往的兩次光顧經驗,撰寫之言也得到正面迴響,但如只留戀於過往的美言,只需搬字過紙便成,人總不能固步自封,所以今次會以一個另類的切入角度,去看待這間老店..........在一片讚美聲中,期間亦不乏一點異議,包括略嫌菜式濃味重身,要不就是偏向肥膩,更有人抱泥於環境格局,不配「摘星上榜」云云;說包公道說話,如沒有日積月累的嚐味經驗,或抱上有備而來的心態,這裡絕不適合廣泛食客的用餐之選,只是弄菜就有如做人一樣,在適當的時候,顯露一下獨有個性,才能鶴立雞群,脫穎而出。今天得龍能夠享負盛名,全因有此背景因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輕工業突飛猛進,當年的新蒲崗正是廠廈林立,可謂車水馬龍,生機蓬勃。這時飯店的創辦人曾老先生,就率領一眾伙記落戶於此,憑著紮實的廚功,再走價廉物美的路線,本身已能站穩陣腳。可惜時移世易,回歸後大批工廠陸續北移,鄰區的舊機場亦經已搬遷、加上經濟低迷、以及沙士來襲等因素,令生意額立時大跌,得龍也曾面對過存亡的危機,要想法子作出救亡........
在一片讚美聲中,期間亦不乏一點異議,包括略嫌菜式濃味重身,要不就是偏向肥膩,更有人抱泥於環境格局,不配「摘星上榜」云云;說包公道說話,如沒有日積月累的嚐味經驗,或抱上有備而來的心態,這裡絕不適合廣泛食客的用餐之選,只是弄菜就有如做人一樣,在適當的時候,顯露一下獨有個性,才能鶴立雞群,脫穎而出。今天得龍能夠享負盛名,全因有此背景因由...........
結果就由接手的第二代找到出路,同屬愛吃之人的曾老闆,從兒時吃過的古法菜譜中得到靈感,再經採納及學師之後,飯店不但絕處逢生,更能轉危為機發掦光大。當中最出名的自是金錢雞,這屬上世代燒臘店的常見之物,將冰肉、鳳肝及叉燒三者合併為一,燒製後再塗上濃厚的蜜酒醬汁,可集嫩滑油潤、甘香鬆化、軟熟鮮味於一身,將原件吞下之後,再呻上一口紅酒,無論來過多少次,始終是 ------- 不.曾.令.人.失.望.過。
碟上更附有一堆古法叉燒,雖未算肥嫩腍身,這件梅頭還是見上鬆化,配合恰當的醃功蜜味,與坊間不少出品比較,仍屬技高一籌之作。
經歷數道重身菜之後,是時候來一盅老火燉湯暖個身子,固名思議,稱得上佛跳牆這個名號,自有其獨到的地方,能夠令出家僧侶凡心大動之物,上桌時熱氣樸面而來,期間湧出陣陣香氣,已知道來頭不少;再分成各碗之後,內裡更找到魚翅及花膠等物,只知入口之下,,,可極盡鮮味精的精華,這熱燙濃甜之味道,實在令人十分受用。
吃完濃味之物後,不妨來碟古法的山渣咕嚕肉,作為飯店的名物之一,水準來說不容置疑。炸得肥肉外脆內嫩,口感於鬆化之餘,幸運的話更嚐出內裡的肉汁,配合甜酸得宜的掛汁,當中可包含山渣等果味,這屬於「老派」的味道,可為清新開胃之選。如與上躺比較,今次的出品略為失色,卻仍不存著失手之感覺。
尾後段再來酥炸的菜式,據知這砵酒焗桶蠔,可是飯店的得獎菜之一,將原隻生蠔樸上生粉油泡之後,更用上砵酒芡汁加以焗製,恰好筆者早前曾品嚐過類以的出品,今次的蠔塊依然來得香脆,看表層仍然留於乾身,卻多了一層混合酒香的醬香味,期間有食友略嫌調味稍重,可能喝了一點紅酒的緣故,再配合墊底的生菜,倒不覺過於濃身,永遠美酒配上佳餚,都會產生一點化學作用。
合共十多款的菜式,九成以上都是美味之物,不少更是超水準之作,難得只是三百元的飯錢,還要來得「又食又拎」,論及優質食肆,實在捨它其誰 ?! 難怪除尚存下來的工友,以及附近的居民之外,更吸引一眾區外食客慕名而來。今次對得龍的最大體會,除了食物之外,還有那份敬業的態度,除了由曾老先生親自迎送一眾之外,這已漸被大眾遺忘的「謙卑」,看當中的故事,更找到一份打不死的拼搏精神。
正如今躺來說,因為器材失靈的關係,令出來的相片多了一層紫氣雜訊,曾經考慮作出罷寫,最後還是決意發佈出來,多了一點歷練之後,即使再多的逆境困難,還是選擇勇敢面對。
陵之微調:優
評分:味道 4.5 環境 3 服務 3.5 衛生 3 抵食 4
品嚐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廿八日晚上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