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02-19
3278 views
已不是拿著空碟拼死的吃自助餐之齡,由量的追求而昇華至追求質素,實為年紀和脂肪囤積成正比之無奈。火鍋是繼煲仔飯外又一冬季至愛,呵呼呵呼燙口不燙喉的邊烚邊吃,不亦樂乎;有一種是在街邊豪氣干雲的麻甩模式,有一種是吃得斯文、容許我顧一下僅有的儀態,溫野菜大概是後者吧。十二月中從日本到港的溫野菜,乘冬季和過江龍之名,人氣非常。我一直只是 keep in view,十二月底一直是聚會滿滿的時期,不適合去要等位而不能訂位的餐廳嘛。直至百年一見的寒流,滅不了嚐這火鍋的心癮,擇個平日晚上去試,要排隊也在所不計了。聽說週末晚上要等上三小時以上,心想平日應該好一點,怎料都要兩個多小時,好在它位於大商場內,不逛街其實可以看齣戲。七點多到達餐廳,門外雖然有等位的客人聚集,但比想像中少。等位安排暢順,輸入人數和電話號碼取票,就像元氣。七點多叫的二人飛是55號,拿的是69號,幸好有輸入電話號碼,在九點多有電話打來(3112xxxx 唔好唔聽),是電話錄音來的,告訴我尚有5個號碼便到我了。兩個多小時的等候,並非無因。沒有限時,加上座位太舒服,放火鍋料的速度純粹自己控制,我也會不願意離開。門外有預先點菜系統,就像一個電
聽說週末晚上要等上三小時以上,心想平日應該好一點,怎料都要兩個多小時,好在它位於大商場內,不逛街其實可以看齣戲。七點多到達餐廳,門外雖然有等位的客人聚集,但比想像中少。等位安排暢順,輸入人數和電話號碼取票,就像元氣。
兩個多小時的等候,並非無因。沒有限時,加上座位太舒服,放火鍋料的速度純粹自己控制,我也會不願意離開。門外有預先點菜系統,就像一個電子版menu,看看還可以,但我估計真的會預先點菜的人不多吧,點到垂涎三尺會令等候苦上加苦。
各款蔬菜標示著產地來源,多來自日本福岡、長野等地,其中比較少見(或是我太井底之蛙)的有江戶小松菜、福岡水菜、長野旺菜、萬能蔥(有幾萬能!?)等。香港人吃火鍋一向都是吃肉為主,不知這賣點能否令食肉獸欣賞一下蔬菜的美味。
待湯底滾起時,正好處理掉兩客前菜。因為不吃鵪春蛋,所以選了辣醬芝士。不愁會太多太膩,只是一小碗切成粗條狀的芝士粒。一點也不辣,的確有點失望,但鹹香十足的調子還是挺開胃的。小時候常吃超市裡買到的芝士粒,這個較芝士粒鬆化,芝味香濃但不黏口,爽身質感上至少能避免膩感。
肉類:1) 熊本豚腩肉
熊本豚腩肉
3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肉類:2) 美國上級牛肋肉
肉類:3) 佐賀A5黑毛和牛
清空了兩個方形盒,輪到放著兩款和牛的長形盒子了,分別是佐賀A5黑毛和牛及M9和牛牛肩肉。和牛按其油花程度來分級,日本的以A字行頭,澳洲的以M字行頭,兩者都是愈大數值者為愈高級,即A5和M12為最高級。這個套餐包A5 和M9,幾乎兩者都是頂級貨,咀刁的食肉獸應該會收貨的。
佐賀A5黑毛和牛
3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芝士片
$19
49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M9和牛牛肩肉
2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所選的豆乳湯底頗濃稠,涮完肉已所餘無幾,再不加湯便會滾腐皮了。職員倒入雞湯,把火力調高後繼續作戰。
簡約的一球,不過不失,奶味偏重。同是日本過江龍,但實在沒法跟中村藤吉或是京林屋相比。對我來說,有甜品已經很滿足,順純粹降一下溫,味道不賴便行,這不是談什麼回甘的時候了。
一眾食肉獸千祈不要「以名取店」,日本蔬菜的確是這店的特別之處,但值得兩個小時等候和最難忘的,還是和牛和熊本豚的豐腴脂香吧!
================
附上部分單點餐牌以供參考 -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