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06-07
759 views
這個星期六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送了太太出旺角之後,為了尋找隱世的味道而再次來到了茶果嶺。而今次,就深入茶果嶺村,拜訪充滿懷舊氣息的小小食肆。心目中是比較顯眼的開記,但當我到了茶果嶺,在三家食肆外比一比,發現榮華的古典味比較重,喜歡舊世界的我,就以這一店為我既茶果嶺村之旅,揭開一個序幕。昔日的茶果嶺,是九龍區的其中一個盡頭,小時候來過,茶果嶺道的盡頭,就是茶果嶺村,可是當時太小,對當年非常繁華的茶果嶺村的印象已經沒有,只是記得在村口等小巴時,我們一家三口不停的在熟食小販檔食魚蛋同食碗仔翅。茶果嶺大街,滿是人,滿是小士多,滿是食肆......在冰室內,坐了幾個老村民,當中也包括了老闆兩位老人家。店子老,人客老,我這一個揸住傻瓜相機的一個遊人旅客,頓時變成了此店的一個特別人物。古舊的店,一看就知道是從開張至今都沒有正式的翻新過。外面的汽水櫃,更是古董的冰水浸汽水罐的那一種形號。店內的地版,牌坊,風扇,光管,檯凳等的一切,是值得G.O.D. 公司來考察一下的。 古老的檯凳,奶茶到了時才發現,古舊殘舊的卡位,檯面是不平的,也顯示了這兒的老,這兒的日久不修,這兒的
心目中是比較顯眼的開記,但當我到了茶果嶺,在三家食肆外比一比,發現榮華的古典味比較重,喜歡舊世界的我,就以這一店為我既茶果嶺村之旅,揭開一個序幕。
昔日的茶果嶺,是九龍區的其中一個盡頭,小時候來過,茶果嶺道的盡頭,就是茶果嶺村,可是當時太小,對當年非常繁華的茶果嶺村的印象已經沒有,只是記得在村口等小巴時,我們一家三口不停的在熟食小販檔食魚蛋同食碗仔翅。茶果嶺大街,滿是人,滿是小士多,滿是食肆......
在冰室內,坐了幾個老村民,當中也包括了老闆兩位老人家。店子老,人客老,我這一個揸住傻瓜相機的一個遊人旅客,頓時變成了此店的一個特別人物。
古舊的店,一看就知道是從開張至今都沒有正式的翻新過。外面的汽水櫃,更是古董的冰水浸汽水罐的那一種形號。店內的地版,牌坊,風扇,光管,檯凳等的一切,是值得G.O.D. 公司來考察一下的。
古老的檯凳,奶茶到了時才發現,古舊殘舊的卡位,檯面是不平的,也顯示了這兒的老,這兒的日久不修,這兒的當年情懷。而奶茶,是用上了黑白淡奶沖的靚茶,熱力十足,入口濃而且香滑,是名符其實的老店水準。
早餐食什麼,看了牆上的白版多篇,都是公仔麵比較好食。老店沒有什麼標奇立異的食品,售賣的,完全是傳統到不傳統的茶餐廳/冰室食品。而是日的公仔麵,就簡單地來一個腸仔加煎蛋。小街老店,老街坊,新遊客,簡單早餐,已經足夠了。腸仔,是煎香過才放上麵的,而且湯底不是平常無味的光身麵,而是有味道的,等同出前一丁味道的湯底,太陽蛋,也份外的香口。
本來都是準備吃完拍拍屁股走的,可是外而下起大雨來,不得不在此古老小店坐多一會。聽一聽村內的老人家在細說今昔。以前的茶果嶺,住的是附近的魚民,當年的村內,有茶樓有餐廳士多。黃、賭、毒,嫖賭飲吹的暗地方多的是,村子表面上雖然樸素,但原來是一個龍蛇混集的地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因為下著雨,我也同旁邊的老粗老人談起來,問問當年的一切,茶果嶺的興衰,他們想當年的威水史........
食物,不錯;服務,不拘;人情味,滿分。若不是太大雨,我也許會在該村留多一會兒,可能會試埋對面的開記或旁邊的茂發。不過,一行出榮華門口,茶果嶺大街如老人所說的開始水浸......那我只好駒車去別的地方去.....本來的目的地是牛池灣,但被一輛貨車擋了路口,而且雨實在是太大了,最後決定折返回家。
茶果嶺,牛池灣,鯉魚門,衙前圍.......九龍市區仲有幾多這類型的鄉村呢.....唔...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