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6-17
883 views
用感嘆號開題,事因我回顧這個開飯經歷,真的有些感嘆。正確點說,是心中仍然有氣。 不久前,同伴的同事告訴她,有一家冰室仿傚北海道牧場(而後者本身也是模仿的)。聽了不禁問:學到的是外表還是品質?在西營盤碰過有人以傳統茶記的招牌混飯吃 (姑隱其名,但search我的食評就會知道是哪家)後,對這種舉動已有了戒心,不過既然今天路過,也試試看吧。整個餐牌,以常餐最有同業的影子,但價錢比對手便宜三塊(比華星)至七塊(比牧場)不等。而套餐內容,比他店顯然更具彈性:多士基本上味道任配,而粉麵選擇也較多。 是「龍」是「蛇」,試常餐便最清楚。一照抵萬言,大家一看便知。一打開多士「驗貨」,我瞪了眼。 未溶的孖芝蓮(多士若熱,便不會有這種賣相),花生醬與牛油一樣料搽一塊多士,像貼錯門神。 水準低下的茶餐廳出品。至於「炒蛋」,一層lukewarm的蛋皮,夾雜一層蛋汁,顯然是為了讓人覺得「嫩滑」的烹調處理,不像是炒的。入口,差點起雞皮疙瘩:你能想像溫的蛋汁,送到咀裡的口感是怎樣的嗎? 多士和蛋的另一個處理。這回,我簡直傻了眼! 看見牛油上的刀痕嗎?與旁邊的煎蛋一比,你便能看出塊多士有幾「奀豬」。說到蛋
不久前,同伴的同事告訴她,有一家冰室仿傚北海道牧場(而後者本身也是模仿的)。聽了不禁問:學到的是外表還是品質?在西營盤碰過有人以傳統茶記的招牌混飯吃 (姑隱其名,但search我的食評就會知道是哪家)後,對這種舉動已有了戒心,不過既然今天路過,也試試看吧。
結帳時,我到處張望,其他的出品能在視覺上誘惑人嗎?這要求其實是不公平的,畢竟已fed up的心情不易再提起勁兒。如今我很清楚,能交出穩健水準、不會叫人失望,一直扣著我心弦的,是筲箕灣的<華星>。 模仿者和The Thing,果然不能同日而語!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