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6-08
3720 views
關於台北,想起這是我十多年前首次自已一個人去旅行的城市,台北給我的感覺都是比較寂寞和傷感的。現在我仍會心思思想獨自去Check-In Taipei,在那裡靜靜地過三兩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近,發現了香港居然可以Check-In Taipei,並不是Social Media上的虛擬Check-In,而是中環真有一間餐廳叫Check-In Taipei,但今次並不寂寞,因為跟一班人聚會。餐廳位置就在閣麟街與荷李活道交界,門外豎立著以上的路牌,你很台北,而我很香港,兩者相映成趣。店子雖小,但有齊酒吧和多張長枱,感覺有點狹窄,真的是個小小小台北。餐廳顧名思義是賣台灣菜,但看看餐牌,又一點也不像傳統台灣口味,反而似間西班牙Tapas Bar,據店內來自台灣的茶酒創意師Shin Chiu說,他們就是想將台灣風格注入西餐內,在香港開業是深信港人比較接受此類中西Fusion菜,所以在這裡可以盡情發揮創意。先試酒吧,一試就是四款。翡翠檸檬愛玉成份有台灣翡翠花茶、檸檬汁、自家製天然庶糖糖漿和愛玉啫喱,充滿果香味,又帶酸甜,作為餐前飲品,尤其在夏天,這杯是頗為清新怡人的。布丁豆花是自家原創特飲,成份有自
最近,發現了香港居然可以Check-In Taipei,並不是Social Media上的虛擬Check-In,而是中環真有一間餐廳叫Check-In Taipei,但今次並不寂寞,因為跟一班人聚會。 餐廳位置就在閣麟街與荷李活道交界,門外豎立著以上的路牌,你很台北,而我很香港,兩者相映成趣。 店子雖小,但有齊酒吧和多張長枱,感覺有點狹窄,真的是個小小小台北。
餐廳顧名思義是賣台灣菜,但看看餐牌,又一點也不像傳統台灣口味,反而似間西班牙Tapas Bar,據店內來自台灣的茶酒創意師Shin Chiu說,他們就是想將台灣風格注入西餐內,在香港開業是深信港人比較接受此類中西Fusion菜,所以在這裡可以盡情發揮創意。
先試酒吧,一試就是四款。 翡翠檸檬愛玉
成份有台灣翡翠花茶、檸檬汁、自家製天然庶糖糖漿和愛玉啫喱,充滿果香味,又帶酸甜,作為餐前飲品,尤其在夏天,這杯是頗為清新怡人的。 布丁豆花
是自家原創特飲,成份有自家熬煮冬瓜茶、台灣黑糖漿、自家製雞蛋布丁和黑糖珍珠,感覺像台式珍珠奶茶的煙韌和清甜,又加上茶香,完全不覺是酒,很易入口兼獨特。 燃燒麻糬
麻糬本身已令我想起台灣,這燒麻糬只是伴酒小吃,酒才是主角,成份有客家擂茶、花生碎、Rum、Frangelico榛子酒和蜜糖,味道並不太濃郁,有點像米酒的感覺,是茶跟酒的又一溶合,究竟我是在喝茶還是喝酒?莫非我有點醉? 安平豆花酒
另一酒跟茶的結合,擺出來已經像個藝術品了,台灣賀木堂高山茶酒、愛爾蘭Baileys甜酒、自家製冬瓜糖漿、烏龍茶,但始終是烈酒,我也不敢喝太多,但旁邊的豆花就可以吃,加入杏仁豆腐和豆奶,非常香滑清甜。
吃的時候到了,菜式大都是細細碟,以適合佐酒的小菜為主。 蚵仔二重奏
一聽名字就該估到這菜的靈感來自台灣名菜蚵仔煎,並加入了脆炸西班牙蚵仔丸子和蚵仔濃湯。據說做法是先將蚵仔以蠔油、韭王和洋葱炒香,再混入薯蓉炸成丸子,濃湯則以精致茶壺和茶杯上桌,吃的時候才將湯倒入杯內,先吃香脆的丸,然後飲滑溜的湯,就像先刺激後溫柔,味道很有層次。 牛肉羅漢小煎餅
用的香料包括牛腱經八角、果皮、草果、花椒、桂皮、甘草、冰糖等,在洋葱薄餅上放著鵪鶉蛋和京葱,再加點香蒜醬,感覺很清新,如果蛋再Juicy一點,便更完美。 窩夫鹽酥雞
鹽酥雞是台灣夜市常見的小食,現在與Waffle放在一起,並加入了鳳梨和楓樹糖漿,令原本香脆的鹽酥雞變得多汁,味道方面也偏甜,成為新的甜品,已經不能跟傳統的鹽酥雞作比較了。 雙魚甜不辣
台式食字“甜不辣”,雙魚是比目魚和魷魚,脆炸時混合了話梅粉和辣椒粉,很鬆軟可口,整體感覺令我想起英式的Fish and Chips,如果伴有薯條就更似。 滷肉通心粉
改良自台灣滷肉飯,變成爲滷肉Pasta,以豬腩肉與台灣滷肉混合,還加入八角、果皮、草果、花椒、桂皮、甘草、冰糖等原料製成的滷汁,再放一隻溫泉蛋,便成這道主菜,味道不錯,但汁料略為少而顯得較為乾身。 雜菇森林
看似是薯粒,原來是雜菌,有四種菌包括冬菇、白菌、大香菇、杏鮑菇,跟松露醬一起香煎,外加溫泉蛋,令原本香脆的野菌加了點軟腍感。 乒乓
單看充滿玩味的外觀,未吃似乎已勝了一半,餘下一半分數便要靠味道,這「乒乓波」用台灣地瓜球,加入日本年糕和帕馬森芝士,外皮脆香,中間既有流心,又煙韌。當我將波波切開兩邊時,意外地令年糕拖足約一呎長,朋友便連忙拍下了以下這幅有趣的圖片,認真好玩。
這晚到「台北打卡」,見識了在台灣也吃不到的台歐Fusion菜,精緻又有創意,唯獨地方比較細,但小小店能做出這種水準實在難得。香港這城市對於台灣人來說,原來是一個創意舞台,在這兒我找到了另一個台灣,也找到另一種品味台灣的方法。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