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9-04-06
1073 views
我一場來到西灣河「太安樓」 ,本來是想光顧試食門口位置某食店,可惜原來該食店裡面的實際營業時間,是逢星期日休息,所以我最後知道後只能無奈放棄。而且當時已經入夜,「太安樓」裡面已經有些食店提早關門休息,所以我被迫退而求其次,選擇「太安樓」裡面剩餘仍然正在營業的食店,例如港式茶餐廳「小城滋味」。其實我以前已經關注過「小城滋味」,不過後來隨着時間流逝,我逐漸忘記光顧這間位於西灣河「太安樓」,主打「豉油西餐」的港式鐵板扒類晚餐的茶餐廳。「小城滋味」內部樓面實際的面積,的而且確是符合了店名原意,面積偏小。幸好「小城滋味」樓面內沒有放置電視機,更不需要再問有沒有電視新聞臺了。再加上「小城滋味」樓面部分燈光會偏向比較昏暗,即使我在「小城滋味」店內沒有開閃光燈拍照,拍到的「小城滋味」實際環境燈光還是偏向昏昏沉沉。在「小城滋味」偏向昏暗的燈光襯托之下,當然要食個熱騰騰的熱板餐,以慰藉我未能光顧原本食店的失落與遺憾。我無意中發現到,原本「小城滋味」的鐵板晚餐價錢,也都很便宜抵食。「小城滋味」的鐵板晚餐裡面,價錢最昂貴的鐵板餐,含有牛仔骨、牛仔扒跟牛脷的全牛鐵板餐「牛廣王」,連熱飲的價錢,只賣港幣六十四元一
而且當時已經入夜,「太安樓」裡面已經有些食店提早關門休息,所以我被迫退而求其次,選擇「太安樓」裡面剩餘仍然正在營業的食店,例如港式茶餐廳「小城滋味」。
其實我以前已經關注過「小城滋味」,不過後來隨着時間流逝,我逐漸忘記光顧這間位於西灣河「太安樓」,主打「豉油西餐」的港式鐵板扒類晚餐的茶餐廳。
「小城滋味」內部樓面實際的面積,的而且確是符合了店名原意,面積偏小。幸好「小城滋味」樓面內沒有放置電視機,更不需要再問有沒有電視新聞臺了。
再加上「小城滋味」樓面部分燈光會偏向比較昏暗,即使我在「小城滋味」店內沒有開閃光燈拍照,拍到的「小城滋味」實際環境燈光還是偏向昏昏沉沉。
在「小城滋味」偏向昏暗的燈光襯托之下,當然要食個熱騰騰的熱板餐,以慰藉我未能光顧原本食店的失落與遺憾。我無意中發現到,原本「小城滋味」的鐵板晚餐價錢,也都很便宜抵食。
「小城滋味」的鐵板晚餐裡面,價錢最昂貴的鐵板餐,含有牛仔骨、牛仔扒跟牛脷的全牛鐵板餐「牛廣王」,連熱飲的價錢,只賣港幣六十四元一份。
至於平日晚餐不能無雞肉落肚的我,就選擇了無豬肉成份的「鴛鴦扒餐」,每份「小城滋味」的鐵板餐除了是全日供應之外,還可以從兩款醬汁「黑椒汁」跟「蒜茸汁」裡面二選一。
我最後選擇了「蒜茸汁」,「小城滋味」鐵板餐裡面的「蒜茸汁」實際製成品的質地有點教我始料不及,原來「小城滋味」的蒜茸汁竟然比我預計來得更稀身,但是蒜茸汁稀還稀,蒜茸味道還是有它的蒜頭甜味和香味。
至於「小城滋味」鐵板餐裡面有關飲品跟餐湯那一部分,感覺就有點點微妙,皆因「小城滋味」原來都安排了,只能在飲品跟餐湯二選一,想同時在「小城滋味」裡面同時喝飲品跟餐湯就有難度了。
而且「小城滋味」食客即使選擇了飲品,再細選凍飲還是需要再加港幣三元,我最後只能破費,加三元選擇一杯「凍檸水」飲品就算數了。
至於「小城滋味」的鐵板餐配菜,主要都是配薯菜,如果食客真的像和一樣,晚餐不能無白米落肚的話,就唯有另外再加港幣五元,追加一大碗白飯了。
由於「小城滋味」鐵板餐裡面的白飯,屬於額外加錢買的食品,所以「小城滋味」每個鐵板餐的底層,基本上已經是變成「鐵一般的事實」,一定會有厚厚的粗炸薯條,跟大量雜菜塾底。
如果我不是個人執著於,晚餐一定要有飯食這個規條的話,單是食馬鈴薯薯條跟雜菜,本來很大機會食到很飽,另外補加的白飯就變成了多餘的東西。
至於「小城滋味」的凍飲飲品,餐廳使用了有耳的玻璃杯,去盛載起份量不少的「凍檸水」飲品。相對之下,切化檸檬在「凍檸水」裡面佔的份量就明顯比較少了。
只有一兩片檸檬的「小城滋味」凍飲「凍檸水」,「凍檸水」裡面的糖漿甜味很濃厚,糖漿甜味濃得,幾乎把檸檬的酸味都完全蓋過了。
至於「小城滋味」的鐵板餐主菜「鴛鴦扒餐」,雞扒跟牛仔扒都幾乎各自有兩件份量,先不評論雞扒跟牛仔扒的味道,單計兩者食品的實際份量,已經足夠讓食客購回原有鐵板餐的代價。
由於「小城滋味」「鴛鴦扒鐵板餐」的兩種肉扒,都被厚厚的薯菜所塾起了,所以牛仔扒跟雞扒的口感,都不會因為長時間逗留在鐵板上,而被灸熱的鐵板燙至熟透。
$56
4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相反地,被「小城滋味」多塊雞扒,跟牛仔扒壓到鐵板表面的薯條,薯條實際的口感已經被灸熱的鐵板燙至全熟,薯條已經被燙至融化散開了,薯條的實際口感亦被壓至支離破碎,面目糢糊不清。
所以「小城滋味」負責為鐵板餐塾底的炸薯條,口感只能夠以一個字去形容,這個字就是「粉」,炸薯條被合共四塊的雞扒跟牛仔扒集體壓扁,原本炸薯條應有的香脆口感,都已經被壓扁了。
至於炸薯條旁邊的雜菜,雜菜遇到的實際狀況跟炸薯條都差不多,唯一不同只是雜菜實際質地比炸薯條硬淨得多了,沒有那麼容易被雞扒牛仔扒所壓扁。
「鴛鴦扒餐」底下的雜菜,因為鐵板實際的高溫燙到近乎全熟,所以口感和新鮮程度,或多或少都被鐵板的高溫打了折扣,只剩下全熟入口裡面的安全感而已。
至於「小城滋味」「鴛鴦扒餐」的兩大塊雞扒,雞扒因為有炸薯條以及雜菜塾底隔熱的幫忙,所以雞扒的實際肉質在最初上鐵板時,還未有被高溫鐵板燙到過熟,口感也因此未有變硬。
雞扒本來已經被「小城滋味」廚房預先煎至七八成熟,之後再加上鐵板「隔山打牛」式的傳熱法,令到雞扒在入口的時候,雞扒溫度熱而口感未完全變乾變硬,還有微嫩的口感。
「小城滋味」「鴛鴦扒餐」裡面的雞扒肉,本來上鐵板時還是在八成熟程度,鐵板熱力再透過薯菜傳熱至到雞扒的肉裡面,所以雞扒肉實際仍能食到嫩滑,只差雞肉沒有滲出肉汁而已。
由於「小城滋味」「鴛鴦扒餐」使用了比較厚身的牛仔扒肉,所以牛仔扒肉在鐵板高溫環境底下,仍能有偏嫩和不太乾的肉質口感,牛仔扒入口只差沒有滲出肉汁而已。
由於我今次食的「鴛鴦扒餐」,使用了比較稠身的蒜茸汁,所以蒜茸汁裡面的水份隨着醬汁灑到高溫鐵板之後,快要被鐵板高溫所以抽乾,我覺得牛仔扒跟雞扒還是趁早食完會安全點。
另一方面,我發現炸薯條原來比白飯,更加能夠吸收蒜茸醬汁裡面的水份和味道精華,如果我平日晚餐不是非食白飯不可的話,「鴛鴦扒飯」單是配薯菜一起享用,已經是最合適的配搭。
「小城滋味」鐵板「鴛鴦扒餐」整體的溫度,一直都能確保在高溫狀態,廚房為鐵板加熱的手法值得欣賞。「小城滋味」鐵板高溫而不會令鴛鴦扒或者薯菜燙到變燶,看來廚房為肉食預先加熱的手法也不錯。
我唯一對「小城滋味」鐵板餐有個不太了解的問題,問題就是為什麼雞扒、牛仔扒、薯條、雜菜在「小城滋味」鐵板長期高溫的情況下,仍然能確保不被燙到變燶,味道仍然有蒜茸的甜味呢?
加上「小城滋味」環境偏向寧靜,沒有電視機噪音干擾,所以「太安樓」這個價錢不算很昂貴的鐵板晚餐,我個人覺得還是吃得蠻盡興而回呢。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