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0-03-19
9 views
本來與女友想吃日本菜的,就在伊呂波的那幢大廈外之際,打了數個電確定是有午市吃的,怎知道由於時間太晚的關係,全部的日本店子都說午餐已經Last Order了,此時慌不擇路,最後到了對面馬路的米線店。入內坐好之後,都點吃了,經店員的介紹,店員說以同等辣度來計,麻辣是比酸辣較辣的,最後女友要了小酸辣,而我雖很喜吃辣,但近來腸胃不太妥當,所以最後點了小麻辣,至於價錢方面,麻辣是比酸辣的貴三元,其實兩者也是有芽菜、韮菜及酸菜的,但麻辣的就多了肉碎,至於其他配料就要逐樣計。最後我的選擇是小麻辣薯粉配雞翼尖、豬大腸及秘製黃鱔,麻辣湯先喝一口,有點有形無神的感覺,空有燙口的麻感,而沒有麻椒帶來的香味,而芽菜及韮菜夠爽口,酸菜不是太酸,而且又太過細碎,豬肉也有太碎這個毛病,好不容易才撈到來吃,而薯粉吃起來煙韌有咬勁,但比起雲貴川及旦王的還差點點,這碗麻辣米線,以它這個沒有麻香的味道,可說是未能帶人升上宇宙的麻辣。另外配料又如何?雞翼尖算是夠大隻,大隻起來又算夠入味,但比起之前同區的新記及榮記吃到的,鹵水味還是不夠濃;豬大腸切得太細太薄了,縱使見到腸壁內有不少脂肪,但吃起來也不是太甘香,可能是未達至能在口
本來與女友想吃日本菜的,就在伊呂波的那幢大廈外之際,打了數個電確定是有午市吃的,怎知道由於時間太晚的關係,全部的日本店子都說午餐已經Last Order了,此時慌不擇路,最後到了對面馬路的米線店。
入內坐好之後,都點吃了,經店員的介紹,店員說以同等辣度來計,麻辣是比酸辣較辣的,最後女友要了小酸辣,而我雖很喜吃辣,但近來腸胃不太妥當,所以最後點了小麻辣,至於價錢方面,麻辣是比酸辣的貴三元,其實兩者也是有芽菜、韮菜及酸菜的,但麻辣的就多了肉碎,至於其他配料就要逐樣計。
最後我的選擇是小麻辣薯粉配雞翼尖、豬大腸及秘製黃鱔,麻辣湯先喝一口,有點有形無神的感覺,空有燙口的麻感,而沒有麻椒帶來的香味,而芽菜及韮菜夠爽口,酸菜不是太酸,而且又太過細碎,豬肉也有太碎這個毛病,好不容易才撈到來吃,而薯粉吃起來煙韌有咬勁,但比起雲貴川及旦王的還差點點,這碗麻辣米線,以它這個沒有麻香的味道,可說是未能帶人升上宇宙的麻辣。
另外配料又如何?雞翼尖算是夠大隻,大隻起來又算夠入味,但比起之前同區的新記及榮記吃到的,鹵水味還是不夠濃;豬大腸切得太細太薄了,縱使見到腸壁內有不少脂肪,但吃起來也不是太甘香,可能是未達至能在口中爆發的Critical Mass;秘製黃鱔特別貴的,要上八元,但就只有四小件,是真的很細小的,而且吃起來沒太特別,只可以讚它的是,事先預備的功夫做得好吧,一點腥味也沒有。
女友選的是小酸辣米線配蘿蔔、脆皮腸及辣腩肉,酸辣的味道沒甚特別,除了沒有麻辣那麼的燙口之外,就沒其他分別了,完全沒有一股酸勁,愛吃酸辣的一定覺得很不過癮,米線都算有點咬口吧,但稍嫌是煮得久了一點,吃起來較腍。
至於配料方面,蘿蔔大大件又沒渣,吃起來有一絲清甜;而脆皮腸皮脆肉霉也是一般脆皮腸的吃感,但皮都是脆脆的,也是一貫的老味道;辣腩肉很是入味,除了有少少的辣味之外,就是大量的鹵水味,味道是很不錯的,但就真的是嚡了一點。
最後飲料要了一杯熱豆漿,熱豆漿真的很夠熱,喝起來很滑身,豆味都算有一點,這已可說是很不錯的了。
吃之前也不知原來是那麼多喊臉的,但我今天吃到的經驗,個人認為是值得一個OK臉的,至少食物味道還算可以,而且價錢實惠,當然比它好的米線大把。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