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11-12
4359 views
自問對台灣早種下很深的好感, 有時侯不經意的發掘到一些心水食店、人氣熱點、必買伴手禮等, 習慣會記下來, 慢慢堆積了很多...很多...曾言之鑿鑿每年都要到那邊旅行至少一次 , 從2012年開始, 承諾可算兌現了, 距離年底之行不遠, 心情自然更為緊張, 期待再逛盡這可愛可親的地方。數到名物, 當然要數牛肉麵啦! 馳名的店子多不勝數, 老字號好, 新貴也好, 每家總有一套獨門配方, 用最真摯熟練的手藝, 將美味帶到人面前, 感動人心。提起程班長, 名字一點也不陌生, 記得前身是在銅鑼灣二期附近, 跟糖水舖合租, 但嚐過後印象不那麼深刻, 未太廣為人熟知, 其後更無聲無息地結了業 。 以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誰知主理人的心卻未被打沉, 從中汲取教訓, 養精蓄銳。 去年開始轉戰工廈,這次顯然有備而來 ,選用當地食材, 食品設計充滿驚喜,風味地道, 主打的牛肉麵經過改良, 將人的味蕾道要俘虜。 一傳十, 十傳百, 成功掀起一輪佳話,確為人驚嘆,自此人龍不絕,人氣有增無減。朋友仔舊公司就在樓上,真羨慕她乘地利之便, 不時向我分享食後感、新消息, 更會傳給我誘惑度爆登的食物照, 自問無力抵擋,
數到名物, 當然要數牛肉麵啦! 馳名的店子多不勝數, 老字號好, 新貴也好, 每家總有一套獨門配方, 用最真摯熟練的手藝, 將美味帶到人面前, 感動人心。
提起程班長, 名字一點也不陌生, 記得前身是在銅鑼灣二期附近, 跟糖水舖合租, 但嚐過後印象不那麼深刻, 未太廣為人熟知, 其後更無聲無息地結了業 。 以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誰知主理人的心卻未被打沉, 從中汲取教訓, 養精蓄銳。 去年開始轉戰工廈,這次顯然有備而來 ,選用當地食材, 食品設計充滿驚喜,風味地道, 主打的牛肉麵經過改良, 將人的味蕾道要俘虜。 一傳十, 十傳百, 成功掀起一輪佳話,確為人驚嘆,自此人龍不絕,人氣有增無減。
朋友仔舊公司就在樓上,真羨慕她乘地利之便, 不時向我分享食後感、新消息, 更會傳給我誘惑度爆登的食物照, 自問無力抵擋, 加上是名台灣控 , 不追著去吃真不像話呢!
沒在工廠區上班已好幾年了, 再度踏足實有另一番感受。 有心避開人潮, 特意預早過來, 週二晚上既非假期前夕, 該不用排隊吧? 位處一樓, 步出貨梯後,靜英英的, 燈光微暗, 幸好指示夠明確, 省卻了頭岳岳的必要。 見門外沒有人在排, 不禁鬆了口氣。 佔地算不上太廣, 甫走進去, 多把國語的歡迎聲不絕於耳, 不乏當地的面孔, 熱情好客, 尾音帶幾分嬌嗲 , 聽得人也醉了, 彷如置身在台灣一樣。 裝潢上貼近食堂風格, 放眼過去, 只見數排窄長的木製桌子, 由頭一直伸延至尾, 挺有氣勢的。 來訪的人客愈來愈, 漸漸熱鬧起來, 交談聲錯落, 聲音易困於內, 但大家似乎都不會介懷, 這樣才是真正的氣氛, 無拘無束, 隨心快活。明亮的燈光照耀下, 格外的精神, 離遠偷望廚房, 師傅們在默默煮麵, 忙過不停, 但神情依舊從容, 一臉享受似的。
安頓好後, 店員隨即拿來一張過膠的餐牌, 所有食品清楚列出, 逐項去咀嚼, 爌肉飯、鐵路便當、麻油雞麵線、肉燥飯、滷味、蚵仔煎等, 全都熟口熟面 , 台風正密密飄送呢! 沒成品照, 極其量只能看看報導的圖片, 然而信心沒失, 直覺不會兩個樣。
心多多, 加上二人的胃納有限, 多掙扎啊! 隨心從麵食、小吃、糖水等項目中剔選, 利用紅色蠟筆畫圈和寫字, 簡明易看, 過後能輕易抹走, 聰明又環保的做法。
貫徹平民食堂的作風, 要點餐得到櫃檯落單, 店員效率甚高, 三數下已紀錄好, 換來號碼牌, 將之放在當眼處, 靜候食物送上, 準備好迎接美味了嗎? 招牌牛肉麵不試認真浪費, 三種口味分別為紅燒、清湯及麻辣, 各有各的好, 初來步到,還是從基本出發, 清燉牛筋牛肉麵($52)嚐出原味。 碗子大,但其實份量亦不欺場。湯剛好浸過麵條, 面層沒油令令, 數件肉,輕灑些葱花, 已塑造出一副美味的樣子。 習慣趁熱先呷一口湯, 順喉甘甜、清潤, 透出濃濃的牛骨香, 香油量不多, 純為吊味而已。 長時間的熬煮之下, 味道更為馥郁, 層次細膩, 牛香真切, 稍欠點心機也不行。 雪白的麵條輕弄已散開, 分明且富韌度。 乍看真有刀削麵的影子,厚薄如一,較為工整和長身, 咬落爽滑彈牙, 沒半點死實, 富嚼勁, 感覺會在牙縫間滑動 ,有趣有趣。 牛毽大大件, 厚肉易咬, 全沒乾柴之感, 口感未像牛腩一絲絲的, 反而腍滑酥軟, 沒黏著牙齒,牛香滿瀉,鮮味盡出,原有的羶香得以展現。
筋位呈淡啡色,剔透富光澤,然而入口未像一團膏般失去個性,滑滑的很是煙韌 ,雪的一聲慢慢滑至口中, 膠質豐富。 二人滿有默契, 沒多話要說, 只管低頭默默享用, 不消一會, 已將整碗麵吃清光。
飲料款式比未裝修前多了, 粉圓、冬瓜茶、酸梅汁、紅茶外, 還新增了凍頂烏龍茶和茉香綠茶, 單點$15, 跟餐只需$8, 划算多呢! 友人不用多想已選好 冬瓜茶($8/跟餐), 是其中一款台灣古早飲品, 說喝過返尋味, 好奇的我禁不住跟風。
未見冰塊的蹤影, 不太夠冰, 唯清潤透心, 瓜味不算出眾, 青澀味盡去 , 隱約還有陣黑糖香, 常聽說冬瓜有助去濕清熱, 益處多多, 教人難得地喝至一滴不留。 自問對肥肉類沒特別愛好, 蠻揀擇的, 梅菜扣肉絕對是避之則吉,若然是燒腩或是燒腩卷就不同了, 難怪見到同類型的 虎咬豬(划包)$32, 為之而心動, 像有種魔力令人甘願破戒。 划包, 還是割包? 貴為熱賣的夜市小吃,旅行時有幸見識過當地人的追捧, 然而在港也有一班小粉絲。落單時店員細心代問需否切半, 拿上手仍感溫熱 ,見盒面印著窩心的圖案, 真的很台灣啊! 白滑的餅皮夾著厚厚的豬腩肉、花生碎、酸菜、芫茜,層層分明, 教人垂涎欲滴。 包子入口鬆軟, 質感真像饅頭,但相對軟熟,甜甜的,麵粉香樸實,輕按馬上會回彈, 腩肉肥美富油香, 瘦和肥的分配約是六四吧! 入口鬆化, 一點也不乾爭爭 , 像啫喱慢慢軟化, 啖啖肉以外有爽脆的配料作個平衝, 連同酸菜一同咬下, 鹹酸交錯, 既脆且軟, 花生碎更添幾分香口, 禁不住高美味呢!
只嫌索價近三十大元,折回台幣差不多百二大元,算算看可以買到兩個多包了。 話雖如此, 偶爾一嚐止癮亦沒不妥的。 是晚點了蠻多飽肚的麵粉類東西, 麵、餅、包, 來個大放肆。 見人家猛推 牛肉捲餅($32), 自然會心思思, 賣相平實, 一客四件, 從切面看餡料包得緊緊的, 食慾完全被引發出來。 外皮輕煎過, 呈現焦黃色, 沒過燶, 乍看倒像印式酥餅, 但沒那麼油, 香葱均勻的分佈著, 香脆而內裡柔軟, 層次感強, 牛展一整塊的夠完整, 一陣滷水香, 香軟入味 , 跟薄薄的甜麵醬甚為匹配, 夾著爽脆多汁的青瓜和大葱, 集軟爽脆於一身, 口味清新不重, 好吃到不行。 本身超喜歡吃滷味, 潮式台式都兼愛, 這裡供著的都為大路的牛肚、海帶、豆乾、豬耳等. 但勝在靈活多變,單點之外亦可滿足「貪念」, 從數款限定的口味之中, 自由選擇三款, 組成綜合盤($25)。
滷味是冷上,比室溫高一點點。 我倆不約而同選中百頁豆腐,外層的皮很薄, 咬落微韌, 中間的組織細嫩, 不易散, 豆味挺重,欠了潮式的八角香, 幸伴著酸甜的醬汁,同樣可口, 非常醒胃。
本想點海帶, 但始終敵不過豆製品的誘惑, 豆乾比剛才的豆腐略為結實, 感爽彈, 泛著醬油香氣。 記得最初接觸甜不辣時, 一度將它跟糖不甩扯上關係,其實根本是兩回事。 說穿了實用魚肉所製, 頗像日式魚肉餅,外邊脆炸過, 都收縮了, 軟綿綿 , 咬感豐富, 鮮味不遜。 明明已飽上九成, 但不來些甜難免有所空虛, 抗拒不了 紅豆芋圓($28), 要一碗分甘同味, 令心情好點,正能量又多點嘛,! 嘻嘻...
紅豆湯色澤偏滋, 亦未像中式版本濃稠, 沒加入果皮, 吃到的純是紅豆之味。 三色丸子份量慷慨, 交錯下亮麗好看, 紅豆糖水略為稀薄 , 藏著的豆粒可不少, 久煮後都腍透, 香甜不造作, 不會死甜。 丸子切成丁粒, 細小易入口, 分別混入高纖維的芋頭和地瓜, 外在美以外, 內涵亦十足, 健康天然。 每粒外形稍不一樣, 人手切割充滿誠意, 入口軟糯綿滑, 煙煙韌韌 , 卻沒像在嚼口香糖太重膠性,愈嚼愈是嚐出薯香。 三者之間, 還是芋頭一款味道最突出, 比甜薯易嚐, 硬要挑剔會是未能跟九份的檔子看齊。
吃了這麼多, 每人才$80, 真的要捧著肚子回去呢! 緣份促成了台味之約, 一吃便愛上, 要是一段日子沒來, 腦裡會自動作出提示, 心掛掛, 造就了往後更多的碰面機會。 次訪同為晚上, 但就換成週六, 很冒險的。特意拖晚一點才到步, 接近九時, 苦等的機會少了, 人多卻不吵雜, 恰巧又安坐上次的小方檯, 可自成一角了。 恨吃 紅油抄手($28/10粒)多久了,見旁邊標了隻辣椒仔,真擔心媽會吃不下,但辣癮實在難以抑壓,容許我自私一次吧! 頂多我全數接收吧!
十粒小雲吞搓至渾圓,脹卜卜的 , 餃皮將內餡收藏, 唯本身透薄, 以致若隱若現…白身的質地有別似廣東式會有陣鹼水味,清爽帶微甜,菜肉饀份量控制得宜,皮肉不至於分離,豬肉綿滑沒渣, 混雜爽甜的菜粒,清新輕盈 。
再在鮮橙的辣汁之中繞個圈, 醋味辛香同時發放 ,調味溫和,未讓辣椒油橫行, 少撮的油葱酥生點睛之用, 香口惹味, 滿咀兒鮮香。 上次來旅了三味拼盤, 這次就試試 滷大腸($30)。豬腸切成塊狀,厚實好咬,豬原有的臊味不重, 有一點點才是皇道, 至少知道自己在吃什麼。 中間心的肥膏被抽去七七八八,只留了一小部份, 幸不失爽嫩,愈嚼愈香, 套用台灣常用語, Q彈有力 , 裡內都是滷水香味。 上回喝過古早味濃的冬瓜茶, 這趟轉轉口味, 選配酸梅汁($8/跟餐), 不冰不凍, 入口酸咪咪, 梅子香突出, 但比港式少點涸喉, 酸咪咪, 清新開胃。
差點兒想重溫美味的牛肉麵, 怎料臨落單之際又改變了, 倒想試試鐵路便當。 豬排、雞排、爌肉之間, 心水是前者, 只因太想吃炸物啦! 炸豬排便當($45)樣子富美感, 用上特製的薄身木盒盛著, 份外有味道, 家常風味隨之而飄散。 配料相當大堆頭, 紅薑、大白菜、菜甫、蛋角、豬排、肉燥, 各據一方, 立在米飯上, 不賣弄花巧, 純以真誠的味道來感動人心。
豬排沾上粉漿再輕炸, 卻不像上海排骨般不明顯, 反貼近鹽酥雞多粗糙顆粒 , 椒鹽味濃, 不太鹹, 肉質細嫩不鞋口, 肉汁得以保存, 肉味未受梳打粉所拖累。 伴著米飯, 粒粒分明 , 晶瑩亮澤, 獨有的甜味不假, 只是可以再黏糯一點會更理想, 將肉燥拌勻, 不盡是瘦肉, 添加少量脂肪增加潤澤, 葱香醬油香並在, 跟飯粒自是黃金拍檔, 足以有動人去完成我的半份, 該說是選擇性地湊米氣嗎? 習慣以甜吃作結, 突然想吃些流質的 糖水, 清潤一下, 綠豆湯($20)不太深色, 非中式版呈軍綠色, 質地有點水。
豆的比例比水多,早煲至起沙,外層的殼都脫離了,沒海帶和臭草的幫助下, 吃出真實的豆味, 甜味稍重手, 綿密有幾分黏性 ,有吃稀粥的感覺, 是加了米所致嗎?
下次倒想試試麻辣牛肉麵, 有三隻辣椒仔的, 真想會一會。未知辣度如何? 會否刺激得眼淚鼻水齊流?得聞店子每過一段時間又有些新搞作, 推出新品 , 近日就有鹽酥菇、炸豆腐等, 將夜市受歡迎的小吃都帶到來, 諸位貪吃的台灣有口福啦!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