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78
37
Level4
2014-09-07 7487 views
人就是這樣, 小時候常常希望快點長大, 未成年就愛美艷愛化妝, 總想別人覺得自己夠成夠熟; 但到真的長大了, 不知不覺就會回歸平淡, 也愛回帶童年時的點點滴滴, 懷緬過去. 宅女近年也應該進入了這個階段, 每當看到七,八十年代我懷舊事物總會感到莫名的興奮. 早陣子路經美心酒樓發現他們推出了一系列的老菜, 更連現今少見的紙包骨, 炒鴿甫都食得到! 單是看著他們的懷舊餐牌巳口水直流, 急不及待找來幾位同聲同氣的好友一齊來個時光倒流老點老菜!雖然這次推出的老菜系列是可以在全線美心中菜餐廳都可以吃得到, 但是次聚會就選址在尖沙尖的八月居, 貪其地點方便就腳. 我們平日晚上七時左右來到巳見門口聚滿了等位的人潮, 慶幸宅女為安全起見早在個多星期前巳訂好位子, 侍應帶領我們走到餐廳中央的圓枱, 但一行八人被安排坐的其實頂多只能坐上六個, 桌子真係是有點狹窄. 不過周圍的環境其實也算企理整潔, 就是人多嘈雜了一點.我們都是衝著老菜來的, 所以是夜全部點的都只限老菜系列的餐牌內. 看看餐牌其實菜色都算多, 計有豬拖地, 鴨腳包, 金錢釀蟹盒, 又有陳皮燉鴨湯, 鱔肚扒柚皮, 焗魚腸, 生炒涼瓜牛等等,
Read full review
人就是這樣, 小時候常常希望快點長大, 未成年就愛美艷愛化妝, 總想別人覺得自己夠成夠熟; 但到真的長大了, 不知不覺就會回歸平淡, 也愛回帶童年時的點點滴滴, 懷緬過去. 宅女近年也應該進入了這個階段, 每當看到七,八十年代我懷舊事物總會感到莫名的興奮. 早陣子路經美心酒樓發現他們推出了一系列的老菜, 更連現今少見的紙包骨, 炒鴿甫都食得到! 單是看著他們的懷舊餐牌巳口水直流, 急不及待找來幾位同聲同氣的好友一齊來個時光倒流老點老菜!
9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雖然這次推出的老菜系列是可以在全線美心中菜餐廳都可以吃得到, 但是次聚會就選址在尖沙尖的八月居, 貪其地點方便就腳. 我們平日晚上七時左右來到巳見門口聚滿了等位的人潮, 慶幸宅女為安全起見早在個多星期前巳訂好位子, 侍應帶領我們走到餐廳中央的圓枱, 但一行八人被安排坐的其實頂多只能坐上六個, 桌子真係是有點狹窄. 不過周圍的環境其實也算企理整潔, 就是人多嘈雜了一點.

我們都是衝著老菜來的, 所以是夜全部點的都只限老菜系列的餐牌內. 看看餐牌其實菜色都算多, 計有豬拖地, 鴨腳包, 金錢釀蟹盒, 又有陳皮燉鴨湯, 鱔肚扒柚皮, 焗魚腸, 生炒涼瓜牛等等, 全部都是小時候跟爸媽上中菜館都能吃到的, 甚至是老媽會做的家常老菜. 而價錢也不算好貴, 像小菜一碟都是數十元起, 有些點心甜品就以中或大點來算. 如果不想麻煩, 四個人來的話更可以點個合家歡聚套餐, 六百多元就可以吃到七道老菜, 都算抵吃的.

先來的是金錢釀蟹盒 (HK$48)
62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這道菜大慨巳是老媽年代的菜色. 傳統的金錢釀蟹盒要先把肥豬膏以酒跟糖醃製成冰肉, 再考刀功的把表面的肥膏切成薄片做成盒皮, 中間就包裹著蟹黃蟹肉再拿去炸, 絕對是懷舊菜中的頂級邪惡美食. 不過來到一切都以健康行先的今時今日, 這種肥膩得過份的菜式恐怕難以取得年輕一輩的歡心, 因此餐廳亦稍作改良, 以麵包取代其中一片的冰肉, 只保留著一片肉, 內裡就釀了咸蛋黃, 芫茜, 欖仁跟蟹肉, 聽起來的確比舊有的版本清淡一點. 上來一小塊圓碌碌的, 表面炸得算幾金黃而且不太油膩, 咬下去帶點酥脆, 中間的是一小堆蟹肉打成的膠, 質地夠彈牙, 不過欖仁味道不突出, 吃起來味道有點單調, 可能這就是健康一點的代價吧.

豉燒豬拖地 (HK$68)
66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單聽名字本來怎麼想也想不到是豬的什麼部位, 但上來一看原來就是你我都熟悉的五花腩肉. 原來當年的豬隻肥大得肚腩都會貼在地上被拖行著, 因此圍村人都會稱五花腩為[豬拖地]. 這裡用了個懷舊的公雞碗盛著豬拖地, 只見腩肉被切成薄薄一小片, 份量大約都有十二, 三片, 夠二至三人享用. 腩肉以欖角, 豆豉先醃製過, 再用慢火去烤, 出來的邊位都帶點焦香, 而肥膏跟瘦肉片片勻稱, 賣相看起來是頗吸引的. 入口肥膏未致於會融在口中, 但起碼吃起來不會好油膩的感覺, 瘦肉部份可以再做得嫩身一點. 整體來說驚喜度未見, 水準只屬一般.
4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還舊鴨腳包 (HK$58)
55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平日上酒樓吃到的鴨腳紮平凡不過, 但這個懷舊的鴨腳包就真的不是現今酒樓隨處可見的菜色. 舊有的鴨腳包跟金錢盒一樣, 都是邪惡與美味集於一身的美食, 用上鴨腸來包裹著整隻鴨腳, 中間更夾著豬肝, 豬肚, 叉燒及榨菜再拿去燒. 不過這裡的沒有用上鴨腸來包, 改而換了豬腩肉上場. 用一整片薄薄的腩肉包著才拿去燒然後塗上蜜汁, 雖然只是半傳統做法, 但賣相也絕不遜色.

先試試那片腩肉, 入口香甜帶脆, 如果可以再肥美一點便會更理想; 而中間的鴨腳都算入味, 夾著的配料當中以叉燒最大件, 不過吃起來有點鞋口, 豬肚都有一小條厚切的, 味道不過不失, 但豬肝就找來找去都找不到. 整體來說質素平平, 如果是為懷舊一下的話一點無妨.

山上凍豬手 (HK$48)
40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凍豬手看來可能也不算是什麼懷舊菜, 不過原來當年做這個菜的功夫也不少. 先把豬手切件煮熟, 再要用來自廣州白雲山溪的清溪水沖洗, 之後才加入醋, 糖跟辣椒醃製. 單是聽著要指定用白雲山溪水來洗豬手巳覺得有夠巴閉了! 當然來到今時今日要專程由廣州送溪水來就甚有難度, 所以餐廳只改用冰水來沖洗. 出來的豬皮夠厚身, 吃起來都算爽又有咬口, 不過糖跟醋的味道就可以再下重手一點, 此刻有賣相, 但食味的話還是欠一籌.

五香紙包骨 (HK$88)
4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這個在六, 七十年代盛行一時的懷舊點心, 現時幾乎巳絕跡於酒樓餐廳, 皆因還不是製作工序繁複, 先要把柱侯醬, 沙嗲跟南乳混成醬汁, 醃在豬扒上個多小時, 再放在特製的油紙上拿去炸, 在這個切講求賺錢至上的社會, 這種花時間心思的點心又怎會有人願意繼續做下去呢? 宅女小時候那個年代紙包骨巳買少見少, 平常只會聽到老爸回帶時說過這種紙包骨說味道怎樣好吃, 現在眼前就正正是他常提起的紙包骨了!
3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看看經炸過的油紙巳接近透明的狀態, 油光滿面的樣子. 原以為內裡的豬扒也會如此油膩, 但拆出來後又沒出現這情況. 小小的一件豬扒被沙嗲混醬醃至帶著金黃的色澤, 上方還有一小塊薑, 豬扒邊位烤得有點焦, 也連著少許肥脂. 入口肉質未算十分鬆軟, 但帶點嚼勁, 而且醬汁醃得非常入味又夠香濃. 驚喜度雖不至很大, 但無論賣相跟味道都算不錯.

雞蛋焗魚腸 (HK$78)
3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坦白說宅女在香港吃過不少雞蛋焗魚腸, 但最愛的還是老媽的自家炮製版本. 但因為工序實在太繁複, 單是處理魚腸這一環巳經要花上半天時間和心機, 所以就算在家也不是常常可以吃到. 這裡用的是鯇魚腸, 貪其肥美得來又帶點魚肝, 處理過後再混入雞蛋跟油炸鬼片, 隔水蒸熟, 再把整砵魚腸放進焗爐焗至表面金黃香脆, 出來的賣相實在吸引. 雞蛋入口有點鞋, 但幸好不算乾身, 而且蛋味都算濃, 中間混了些魚腸跟魚肝, 份量就有點少, 但吃起來還是吃得出那份甘香甜潤的味道. 如果魚腸份量可以下多一點, 食味必定更能倍增呢! 此刻又開始掛念著老媽的焗魚腸了....
3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豬潤啫啫骨 (HK$88)
49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中菜當中不少菜色都甚有氣勢, 但要數''聲, 色, 藝''俱全的就不得不提啫啫煲了! 名字聽起來有點不雅, 但實際是因為把食物及配料放進瓦罉再炒至食物發出''啫啫''叫的聲音才以此命名的, 有此名的菜色就必定有著熱辣辣的保證. 這晚點來的是豬潤加排骨, 只見上桌時雖未至於有''嗞嗞''聲作響, 但看到那股白煙就知很夠獲氣. 內裡的豬潤份量不太多, 但都算大片也帶點厚度, 入口帶點粉嫩, 而排骨切得較細顆, 不過吃起來幾入味而且肉質軟嫩, 醬汁濃香不膩, 這個用來伴飯吃都不錯.
3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乾煎大蝦碌 (4隻HK$148)
46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這款的確是家常老媽菜都會見到的菜色, 做法也不複雜, 其實只要揀選的蝦碌質素好, 配上茄汁去煎, 基本上是個很少會失敗的菜色. 這裡用上的蝦碌果然夠大隻, 甚至可以夠膽在餐牌寫著每隻都有重約83克, 質素方面果然是信心十足. 而茄汁色澤鮮明, 質地夠濃稠, 均勻的包裹著每隻蝦碌, 沒有太多餘的醬汁遺留, 煎出來的模樣又幾吸引. 入口蝦肉果然夠厚夠爽, 茄汁味夠濃但不會過酸, 煎得入味, 水準不俗!

菜炒桂魚卷 (HK$168)
56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又是一道買少見少的功夫菜. 這道來自廣州的老菜工序繁複, 需要先把桂魚片捲著火腿, 甘荀條和西芹, 再拿去炸, 之後跟菜蔬一同落獲再炒, 妙處就在於魚卷經過這幾個工序也不會鬆散, 吃到每一口都是心機. 這裡上來的賣相跟餐牌的就有點不一樣, 看似有點求其, 不過魚片又真的卷得幾結實, 入口沒太大腥味, 中間的甘荀條跟西芹更能增添多幾分爽脆口感, 而且整個菜的油份不太多, 炸物出來都算乾身, 而底下的菜心亦夠翠綠爽甜, 整體來說也算是不錯的.

生炒骨 (HK$78)
47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生炒骨在中菜當中算是普遍到不行的菜色, 時至今日家家戶戶出外吃飯很大機會都會點到這道菜, 但做得好吃與否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宅女自己吃生炒骨有一準則, 除了排骨要炸得酥香, 最重要還是在於那個酸甜汁的調較, 只要醬汁稍有差池, 整個菜便會毀於一旦了. 這裡做的排骨大小適中, 炸得算幾香脆, 肉汁雖未見, 但吃起來外脆內軟巳算合格了. 而酸甜汁味道也是做得不錯, 酸甜味恰到好處, 如果可以下多一點點會更好. 菠蘿份量下得多, 青椒吃起來也夠爽脆, 整體來說巳是合格有餘的貨色了.

三絲銀針粉 (HK$78)
47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曾經有一段時間宅女超討厭銀針粉的, 原因就是童年時吃得太多, 當年還是讀小學時, 幾乎每天早餐都是要吃一大碗銀針粉, 害得長大後每次見到它都會避之則吉. 不過事隔十數載, 人幾乎到中年, 開始懷念起從前的美食, 這個銀針粉不知不覺間又回到宅女的美食列當中. 這裡用了火鴨絲, 吊片絲跟菇絲三款配料跟銀針粉同炒, 出來炒得相當乾身, 帶點獲氣, 而且配料都算多, 銀針粉吃起來條條飽滿甚有嚼勁, 可惜份量有點少, 以這價格我還希望可以多一點, 現在每人只吃到小半碗, 有點到喉不到肺呢~

茶居蔗汁糕 (小點/ 3件)
56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每次到任何地方吃蔗汁糕, 不自覺的總會跟中環的公利相比. 當然這個是不公平的, 始終人家是老字號專心一致的做蔗產品. 這裡的每塊都以深淺之色相間, 共有九層之多, 原來更是要逐層蒸熟, 單是聽起來都有夠麻煩. 蔗汁糕入口都算清甜又彈牙, 唯蔗汁味是完全不突出, 雖然誠意可加, 但食味略遜一籌.

連同茶錢和前菜, 八個人共吃了HK$1338左右, 幸好原來匯豐信用卡有85折, 折後除開來每人只是HK$150有找, 不算好貴, 吃到7成飽左右.

食物水準大致是OK, 不能說好好吃, 而且每道菜都總有點瑕疵, 但巳經比很多酒樓質素高一點了.

如果閣下是志在想懷緬多於食味, 從老菜中找回點點青春的感覺, 來試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供應期只到9月30日, 想回味就要快手一點了.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
DETAILED RATING
Taste
Decor
Service
Hygiene
Value
Dining Method
Dine In
Spending Per Head
$150 (Dinner)
Recommended Dishes
  • 豬潤啫啫骨
  • 乾煎大蝦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