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11-08
306 views
得寶商場只是九龍灣牛頭角的二線商場,相比德褔廣場和淘大商場,得寶無論食肆還是商舖規模都有所不足。得寶的食肆都只是街坊小型食店,幸好價錢相對較實惠,連平時甚少在大型商場出現的台灣菜「八方雲集」都能立足。四年前我在台灣旅行,得到最大的印象是像蠔仔的食物「蚵仔」,無論是「蚵仔煎」還是「蚵仔麵線」,都是我在台灣吃過跟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蚵仔麵線外表看似碗仔翅,又有點似中式粉麵,反而適合用匙羹多於用筷子。回到香港,麵線亦曾在香港流行一時,不少香港人好像台灣人一樣,捧着一碗麵線。在旺角街頭吃到大汗淋漓,足以跟台北西門町的捧場客互相輝映。不過蚵仔麵線去到香港,麵線還是麵線,蚵仔卻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蚵仔被豬大腸取代,成為「大腸麵線」,成為香港的街頭小食。不過「八方雲集」依然是香港有名的台灣菜食店,大腸麵線成為了「八方雲集」的招牌菜。「八方雲集」在香港到處都有分店,不過麵線熱潮逐漸減退,麵線店舖外再沒有萬人空巷的排隊潮,換成街坊式的艱苦經營。「八方雲集」現存的台灣味已所餘無幾,除了麵線外,其餘賣的東西跟一般食店的差距不大,豆漿、鍋貼、水準都是一般食店質素,不過不失,飲豆漿還是去買超級市場的現成貨色好過。
四年前我在台灣旅行,得到最大的印象是像蠔仔的食物「蚵仔」,無論是「蚵仔煎」還是「蚵仔麵線」,都是我在台灣吃過跟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蚵仔麵線外表看似碗仔翅,又有點似中式粉麵,反而適合用匙羹多於用筷子。回到香港,麵線亦曾在香港流行一時,不少香港人好像台灣人一樣,捧着一碗麵線。在旺角街頭吃到大汗淋漓,足以跟台北西門町的捧場客互相輝映。
不過蚵仔麵線去到香港,麵線還是麵線,蚵仔卻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蚵仔被豬大腸取代,成為「大腸麵線」,成為香港的街頭小食。不過「八方雲集」依然是香港有名的台灣菜食店,大腸麵線成為了「八方雲集」的招牌菜。「八方雲集」在香港到處都有分店,不過麵線熱潮逐漸減退,麵線店舖外再沒有萬人空巷的排隊潮,換成街坊式的艱苦經營。
「八方雲集」現存的台灣味已所餘無幾,除了麵線外,其餘賣的東西跟一般食店的差距不大,豆漿、鍋貼、水準都是一般食店質素,不過不失,飲豆漿還是去買超級市場的現成貨色好過。
鍋貼的表皮經過煎炸容易崩裂炸開,餡料隨時漏掉出來,點醬油味道還可,但是滋味始終不如水餃般深刻。
反而現場員工即做即包的水餃更值得一試,細看餐牌水餃還有現貨可以提供散賣。八方雲集的水餃餡料頗為飽滿,只是員工把水餃放入水煮的時間好像不夠,製成品的水餃口感不夠燙。而且「八方雲集」盛載醬油辣椒醬的小紙碟稍嫌不夠大,醬油很易翻側倒瀉出來。為安全計,還是把醬汁直接倒在鍋貼水餃碟面上好一點。
沒有了蚵仔的港式地道麵線,麵線維持細密口感,麵線跟湯汁融為一體,用筷子細心夾起仍能夾起一撮幼小的麵條。用匙羹隨意撥起,麵線混和於羮湯內,大大羮放進口中,麵線口感猶如碗仔翅,但又偏偏不是碗仔翅。麵線配合水餃鍋貼作為套餐,是下午茶非正餐的理想選擇。
反而餐廳內其餘推出的餛飩和抄手,感覺就比不上麵線鍋貼水餃套餐,畢竟「八方雲集」是台灣菜食店,我要吃一般粉麵,不如到其他中式粉麵店或茶餐廳食雲吞牛雜麵好過。
撇除一般貨色的中式粉麵,「八方雲集」的麵線和水餃仍維持在台灣時吃過的味道,味道還沒有失準,沒有令我失望,即使不是下午茶必吃之選,但在牛頭角淘大看電影的話,偶然吃一次台灣麵線亦不失為樂事。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