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04-14
513 views
曾閱讀過有關日本廚師的書本,當中詳細講述廚師工作上的要點。崗位預備守則:衣著儀表,各用具的預備&奉客的禮儀(遞上食物的方向及手勢)還有各種食材處理的方法:各種食材切的割方法,用具擺放及烹調方式。了解後,方知道在日本當地餐廳工作,需要依著如此嚴格的工作守則。換了是自己,肯定沒有這種耐性及堅持!不消三天,即嗚退堂鼓。所以曾在日本學藝的師傅,應該很了解這種堅持吧!有了這份堅持,才可提供有質素的服務及美食。今天就來感受這種堅持吧! 本來約好朋友在尖咀午餐,她在廣東道工作。這街道有遊客,也有香港的打工仔。最大問題是,2幫人都會在一同時段午餐!所以選擇廣東道的餐廳,要交給朋友作主了!朋友想食清淡的口味,又想遠離煩囂~避開遊客,又想坐得舒適,於是推介了這家餐廳。在這個平台,這家日本餐廳與旁邊的餐廳相比,門面真是十分低調!木色的外牆,入口處只有一小角。入內則另有乾坤。擺放了很多日本酒,石亭,竹子,還有貓!看來負責人很喜歡貓!他是負責人嗎?職員安排了壽司吧枱的座位,茶,筷子,毛巾俱備。面前的保鮮櫃中放著好几款的食材。還可看到職員在壽司吧/魚生吧預備各位客人的午餐。細看餐牌後,各人選了心儀
崗位預備守則:
衣著儀表,各用具的預備&奉客的禮儀(遞上食物的方向及手勢)
還有各種食材處理的方法:
各種食材切的割方法,用具擺放及烹調方式。
了解後,方知道在日本當地餐廳工作,需要依著如此嚴格的工作守則。
換了是自己,肯定沒有這種耐性及堅持!不消三天,即嗚退堂鼓。
所以曾在日本學藝的師傅,應該很了解這種堅持吧!
有了這份堅持,才可提供有質素的服務及美食。
今天就來感受這種堅持吧!
本來約好朋友在尖咀午餐,她在廣東道工作。
這街道有遊客,也有香港的打工仔。
最大問題是,2幫人都會在一同時段午餐!
所以選擇廣東道的餐廳,要交給朋友作主了!
朋友想食清淡的口味,又想遠離煩囂~避開遊客,
又想坐得舒適,於是推介了這家餐廳。 在這個平台,這家日本餐廳與旁邊的餐廳相比,門面真是十分低調!
木色的外牆,入口處只有一小角。 入內則另有乾坤。
擺放了很多日本酒,石亭,竹子,還有貓! 看來負責人很喜歡貓! 他是負責人嗎? 職員安排了 壽司吧枱的座位,茶,筷子,毛巾俱備。
面前的保鮮櫃中放著好几款的食材。
還可看到職員在壽司吧/魚生吧預備各位客人的午餐。
細看餐牌後,各人選了心儀的定食。 沙律先上,是很大路的配搭。 在等待鰻魚飯期間,我倆在 壽司吧枱前的位置,觀看廚師同時制作很多碗魚生飯! 看到職員把吞拿魚塊放在吧枱的碟子上,淋上豉油,
然後把豉油及吞拿魚塊撈在一起。
吞拿魚顏色由紅色變為啡紅色了,
才把吞拿魚塊飯面(客用的彩色大碗)。
再加入淺色的魚生(鯛?油甘魚?),
三文魚魚生及魚籽,蟹籽,帶子,甜蝦,甜蛋,蛋絲,青瓜絲,
職員就如此乾淨利落地完成魚生飯了。
每次完成4碗,方便其他職員每次取4碗,托入內堂奉客。
看來這魚生飯很受歡迎呢!
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她表示整個魚生飯鮮味很足,在整個午餐中,也没有加入豉油。
在放入大碗前,讓魚肉都沾滿豉油,
那麼品嚐魚生飯時,就不用另外倒入豉油了。
印象中,魚生飯定食没有附上餐羹,即是只能靠筷子品嚐。
倒入過多豉油,很容易使飯粒鬆散,難以用筷子夾起飯粒;
同時亦可能因為錯誤估計豉油份量,反而令整個魚生飯偏鹹,
這就蓋過了魚生的鮮味了。
朋友的魚生飯佷快呈上,可是鰻魚飯則要慢慢等待。
鰻魚飯製作需時,但是值得去等待的。
本身很喜歡油脂豐富的魚類。
厚厚的魚皮,蘊含豐富的魚油,當中的香味,真能為魚肉更添美味。尤其是鱔魚鰻魚之類,我所愛也。在火鍋想要,海鮮燒烤想要,中式酒樓清蒸海鮮想要,日式餐廳都想要。
所以在午市餐牌眾多套餐之中,選了鰻魚。
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有紅盒,湯,小食,蒸蛋,烏冬。
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蒸鰻魚飯定食
嗅覺:
呈上時,紅盒緊閉,打開盒蓋,即飄來鰻魚香氣,亦可感到醬汁的味道。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盒子盛著2大塊鰻魚肉。
魚背向底,魚肉朝天。
看到魚肉紋理:
魚背的V形紋在外側,
魚腹的平行紋在內部,
1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記得在那本書中,鰻魚是由背部切開。聽講是避開<切腹>忌諱。
再翻轉鰻魚肉,是燒過的魚皮,雖然有一部份剛好變焦了,
但明顯看到二側偏黑的魚背脊與中間較白的魚腹位,二者顏色的對比。
厚厚的鰻魚皮,看得見的一層白邊,就是魚油所在呢!
13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厚厚的魚皮很有彈性,要多點時間方可以筷子分開魚皮。就當作是骨膠原吧!而肉質尚算結實,沒有一篤即散,肉質不是霉霉呢!
口感及味道:
醬汁甜甜的,魚皮仍保留一點脆,而魚肉纖維明質顯。
鰻魚背鰭位已被清除,入口啖啖肉,不用吐骨。
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很快就吃光鰻魚飯了。
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今天嚐到我喜愛的鰻魚飯,很滿足。
午餐過後,到中港城樓下的車站,坐巴士去見客。巴士正在播放這家日本餐廳主廚西村SAN相關影片。原來他是首批到香港的日本廚師,現在應該是宗師級吧!在影片中,西村SAN以廣東話訴說著如何經營餐廳,烹調經驗及教授徒弟的心得呢!他在香港渡過了三十多年,再加上在日本學師的日子,算一下,日子不短呢!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