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02-13
380 views
食物見證着時代的變遷,同一種食物在不同年代會有不同的烹調演繹,還記得二十多年前跟家人回廣東,吃飯時總覺得那碟炒菜非常油膩,而且偏鹹,實在難以下嚥,原因不難理解,那時候的大陸,物資還沒現在豐富,並非每頓飯都有肉,佐飯以青菜為主,要青菜好佐飯,必須夠鹹,多放油亦因為當時同胞少吃肉類,脂肪多從食油吸收之故。及至現在,由於大陸民眾大都富起來,肉吃多了,青菜烹調亦變得清淡,少鹽少油。今天的主角車仔麵亦跟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化,在六七十年代,街頭處處熟食小販,有些小販在街頭推着木頭車,販賣熱辣辣的湯麵,而佐麵的餸菜都比較下價,甚至可以稱為下欄,核心餸菜有牛腩碎(從牛骨牛肉中裁出的小塊筋膜肉碎)、豬皮、豬腸、豬紅及魚蛋,由於要方便走鬼,車仔一般不會太大,所以擺賣的餸菜麵食亦不如今天的多元化,只得幾款麵色及有限餸菜選擇,食客可按自己的喜好及食量挑選。後來由於香港政府要肅清無牌小販,賣麵者亦紛紛入鋪,檔口變大,擺賣的麵食餸菜亦變得多元化,時至今日,店鋪的麵餸選擇可以多達數十款以上,由於這種麵(星爺電影食神中稱為嗱渣麵) 最早期在手推木頭車上販賣,約定俗成下成為今天大家口中的車仔麵。好像小弟今天光顧位處尖
今天的主角車仔麵亦跟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化,在六七十年代,街頭處處熟食小販,有些小販在街頭推着木頭車,販賣熱辣辣的湯麵,而佐麵的餸菜都比較下價,甚至可以稱為下欄,核心餸菜有牛腩碎(從牛骨牛肉中裁出的小塊筋膜肉碎)、豬皮、豬腸、豬紅及魚蛋,由於要方便走鬼,車仔一般不會太大,所以擺賣的餸菜麵食亦不如今天的多元化,只得幾款麵色及有限餸菜選擇,食客可按自己的喜好及食量挑選。後來由於香港政府要肅清無牌小販,賣麵者亦紛紛入鋪,檔口變大,擺賣的麵食餸菜亦變得多元化,時至今日,店鋪的麵餸選擇可以多達數十款以上,由於這種麵(星爺電影食神中稱為嗱渣麵) 最早期在手推木頭車上販賣,約定俗成下成為今天大家口中的車仔麵。好像小弟今天光顧位處尖東的靚靚車仔麵光是餸便有49款,麵食亦有10款選擇,連湯底選擇亦多達6種。以下提供點菜單讓各位參巧參巧。
三餸一麵,
$56
2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紅薯粉 HK$20
紅薯粉
$20
3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紅薯粉即番薯粉,主要用料為番薯,再適量加入馬鈴薯或木薯粉等製成。這粉比較硬身,要煮軟,需時6-7分鐘,面前的已煮至軟滑焾身,跟川味酸辣湯底同吃,非常匹配。
豬皮 HK$9
豬皮
$9
3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共九塊,份量十足,用沙茶醬汁燴過,相當入味。特別一提豬皮非常爽脆,一點焾的感覺也沒有,原因有二:第一,來貨靚 ; 第二,煮的火候及時間掌握得宜。
海南切雞 HK$13
$13
1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九轉大腸 HK$14
$14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凍利賓納
味道正常,份量有300毫升以上。
由於某些餸會配以特有醬汁,為免湯汁的味道跟餸汁交义感染,導致味道失真,某些餸並非放在碗內,而是放在碟上另上,上圖的雞及大腸便是其中之二。有一段時間常在靚靚消夜,幾個人叫上幾個餸,便有十多種餸共嘗,感覺上自己並不是在吃車仔麵,而是在酒樓飯館吃着小碟一樣,從那時開始,我便沒有把靚靚歸類為車仔麵,事實上他們的餸菜有些太過精緻,在小弟吃的字典內,它已不屬於港式車仔麵類別,硬要把它歸類,我會把它歸類為Fusion菜。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