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0-12-07
51 views
在中、上、西環一帶吃潮菜,很難不想起鄰近其他潮式食肆,然後就心生比較。然而,慢慢學會了食在當下,身處此時此地,倘不全心全意細嚐眼前佳餚,其實亦算暴殄一種。今天路過,點了:肉碎泡飯、咸肉芥蘭、煎蠔烙肉碎泡飯目的本為滿足在下晚餐須有米飯(或其他碳水化合物)落肚之簡單需要,但水準亦實在勝任有餘。咸肉一向乃在下至愛之一。一片片薄切豬肉,肥瘦相間,遠看是一小層肥的,下面就是瘦肉,但其實肥的部份可再細分作兩層,兩層肥之中隱隱約約夾了一層瘦的,有時粗枝大葉的甚至看不出來,細嚼時才會發現。而整片咸肉就以這一層肥中瘦最美味,既有瘦肉咸香,亦有豬油獨有味道。當然,美味如富貴,一樣要險中求,得嚐美味之餘,同時又不知嚥下多少油脂。最近一兩個月菜心好像特別甜美,幾乎忘了芥蘭。不過說到炒咸肉,芥蘭始終是較佳配搭。咸肉、芥蘭將食盡時,竟見冬菇一隻,大小如一元硬幣,之前埋於菜肉之下,盡得精華。但不禁懷疑,這冬菇是有意經營,還是無心插柳(即是前一度菜留下鑊中,於是正所謂炒埋一碟)。同一樣的懷疑,亦適用於接下來的煎蠔烙。當然不是蠔烙裏多了一隻冬菇。這個蠔烙真教人聯想到pizza:圓圓的蠔餅,週邊約半吋到四份三吋的邊緣地帶
然而,慢慢學會了食在當下,身處此時此地,倘不全心全意細嚐眼前佳餚,其實亦算暴殄一種。
今天路過,點了:
肉碎泡飯、
咸肉芥蘭、
煎蠔烙
肉碎泡飯目的本為滿足在下晚餐須有米飯(或其他碳水化合物)落肚之簡單需要,但水準亦實在勝任有餘。
咸肉一向乃在下至愛之一。
一片片薄切豬肉,肥瘦相間,遠看是一小層肥的,下面就是瘦肉,但其實肥的部份可再細分作兩層,兩層肥之中隱隱約約夾了一層瘦的,有時粗枝大葉的甚至看不出來,細嚼時才會發現。
而整片咸肉就以這一層肥中瘦最美味,既有瘦肉咸香,亦有豬油獨有味道。
當然,美味如富貴,一樣要險中求,得嚐美味之餘,同時又不知嚥下多少油脂。
最近一兩個月菜心好像特別甜美,幾乎忘了芥蘭。不過說到炒咸肉,芥蘭始終是較佳配搭。
咸肉、芥蘭將食盡時,竟見冬菇一隻,大小如一元硬幣,之前埋於菜肉之下,盡得精華。
但不禁懷疑,這冬菇是有意經營,還是無心插柳(即是前一度菜留下鑊中,於是正所謂炒埋一碟)。
同一樣的懷疑,亦適用於接下來的煎蠔烙。
當然不是蠔烙裏多了一隻冬菇。
這個蠔烙真教人聯想到pizza:圓圓的蠔餅,週邊約半吋到四份三吋的邊緣地帶,沒有蠔,但煎得香、乾、脆、薄,跟餅中間充滿蠔仔的部份,是兩種風味。
說到這裡,有沒有想起pizza店在薄餅邊大搞花樣的手法(例如充滿芝士)。
還是那句:搞不清是有意經營,還是無心插柳?
只能等下次再光顧時分解。
當然有下次。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