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9-03
891 views
楚記,對好多港島區老饗來說,是一個熟識的名字。聽舊同事說,《楚記》曾經在北角有過一段光輝歷史,但我認識楚記的當年,已經是一間楚楚可憐的燒臘店,雖然在鐵行里這一條後巷,感覺的確是楚楚可憐,但依然的風光滿面,甚受中環中心整棟大樓上班人士的愛戴。楚楚可憐的鐵行里楚記,因為租金上漲而光榮結業。主打的旗艦店沒有了,一眾人士回來留守位於卑利街的舊店,楚楚可憐地,也隱蔽地,繼續經營。事隔多年,那一天在中環閒逛,發現卑利街的其中一旁正在重建,楚楚可憐的卑利街楚記,也消失了。當天晚上,無事上網輸入了楚記兩個字,發現楚記仍在經營,不過位置就是吉士笠街。我所知的吉士笠街,只是大道中街口的補鞋檔同水記的牛沙瓜,其餘的吉士笠街,只是一條沒有人煙的冷巷。幸好,我對中環的橫街小巷算是熟識,這一尋訪楚記,我由大道中的補鞋檔開始,穿過了水記,過了威靈頓街,就在遠處,讓我發現了《楚記》兩個大字。終於找回了楚記,當然是開心滿足,然而現今的楚記,實在是太過可憐了,本來在卑利街,已經很艱苦地經營著一家又老又殘又燈光不足的店,如今更要遷至吉士笠街巷仔,而店舖雖是新裝修,但應該用上了帶點復古色彩的平價材料,整個店令我感覺似一間蛇舖
楚楚可憐的鐵行里楚記,因為租金上漲而光榮結業。主打的旗艦店沒有了,一眾人士回來留守位於卑利街的舊店,楚楚可憐地,也隱蔽地,繼續經營。
事隔多年,那一天在中環閒逛,發現卑利街的其中一旁正在重建,楚楚可憐的卑利街楚記,也消失了。當天晚上,無事上網輸入了楚記兩個字,發現楚記仍在經營,不過位置就是吉士笠街。我所知的吉士笠街,只是大道中街口的補鞋檔同水記的牛沙瓜,其餘的吉士笠街,只是一條沒有人煙的冷巷。幸好,我對中環的橫街小巷算是熟識,這一尋訪楚記,我由大道中的補鞋檔開始,穿過了水記,過了威靈頓街,就在遠處,讓我發現了《楚記》兩個大字。
叉燒,入口是香甜的,雖然是有點點兒的硬同瘦,但肉味同糖味都充足。咬口感覺,皮脆全是因為烤脆了的糖,肉香可口。另外是燒肉,皮雖然未夠酥化,但入口是脆的,可是肉質比較粗,然而這也是時常被中環其他的燒臘店比下去的原因。再者,看上去這飯好似未上色,細心把肉翻開,這兒把豉油細心的放在中央,撥開肉就有了。
楚楚可憐的楚記,繼續努力吧。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