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1-22
3432 views
有一次到水街打冷,途中經過朝光街,發覺橫街裡有家飯店,正低調地營業著。重臨此地,才記起這就是兒時跟朋友仔打羽毛球的地方!這兒要下幾級石級才到,街又闊,在此玩耍很安全。現在店家也乘環境之便,在店外放了好幾張桌子,而且都坐了客人,很是熱鬧。這個平日晚上來到,發覺比之前來時冷清;十時到達,整間舖只有我們二人,還有外面的一桌客人,吃飽後在閒聊著。細看壁上的媒介報導,其招牌菜竟有「正宗糯米雞」?那不是鰂魚涌炳X的名菜嗎?細問之下,原來那裡的主廚到這裡另起爐灶,至今兩個多月了。人少少,實在吃不下整隻雞,只好點其他推介菜式。我們點了杏汁白肺湯($58);本來數天後在喜萬年團年,已訂了這出名的燉湯,但既然這裡也有,便即管試試看,比較一下。上桌時,湯驟眼看來也呈奶白色,細看則發覺仍未「白」透。喝時喉嚨有點被粉末嗆到,可能是磨杏汁時未有隔清,這未免是個小小的敗筆。杏味很香,總算扳回分數。燒汁脆膳($75)也是侍應極力推介的,雖然只有六件,但每件都很大;表面炸得甘香脆口,膳肉亦好味。與他店的「蜜味」脆膳汁帶甜不同,這裡的燒汁是偏鹹而較多油,但個人認為稍鹹了一點。涼瓜炒田雞($46)炒得相當有鑊氣,涼瓜的香口
有一次到水街打冷,途中經過朝光街,發覺橫街裡有家飯店,正低調地營業著。重臨此地,才記起這就是兒時跟朋友仔打羽毛球的地方!這兒要下幾級石級才到,街又闊,在此玩耍很安全。現在店家也乘環境之便,在店外放了好幾張桌子,而且都坐了客人,很是熱鬧。
這個平日晚上來到,發覺比之前來時冷清;十時到達,整間舖只有我們二人,還有外面的一桌客人,吃飽後在閒聊著。細看壁上的媒介報導,其招牌菜竟有「正宗糯米雞」?那不是鰂魚涌炳X的名菜嗎?細問之下,原來那裡的主廚到這裡另起爐灶,至今兩個多月了。
人少少,實在吃不下整隻雞,只好點其他推介菜式。我們點了杏汁白肺湯($58);本來數天後在喜萬年團年,已訂了這出名的燉湯,但既然這裡也有,便即管試試看,比較一下。上桌時,湯驟眼看來也呈奶白色,細看則發覺仍未「白」透。喝時喉嚨有點被粉末嗆到,可能是磨杏汁時未有隔清,這未免是個小小的敗筆。杏味很香,總算扳回分數。
燒汁脆膳($75)也是侍應極力推介的,雖然只有六件,但每件都很大;表面炸得甘香脆口,膳肉亦好味。與他店的「蜜味」脆膳汁帶甜不同,這裡的燒汁是偏鹹而較多油,但個人認為稍鹹了一點。
涼瓜炒田雞($46)炒得相當有鑊氣,涼瓜的香口令其苦味較易接受;而田雞也算肥美。師傅加了不少搗碎的蒜頭來炒,更有風味!我打趣跟同伴說,今晚吃的食材,都是些並非人人敢吃的兩棲類,或似魚非魚的動物:好食就得啦!
飯後無甜品送,不過有飯後果:砂糖桔!我還是第一次見食肆以此奉客。真大鄉里,我竟然問同伴要不要剝皮吃!埋單每人約一百元,以飯店仔格局來說不算便宜。
經濟逆轉,這種小本經營、位置偏僻的小店,面前的路也許更艱難。希望他們堅持出品質素,以口碑撐過這不見盡頭的寒冬!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