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11-16
16 views
我對火鍋從不抗拒但肯定它亦不是我的 "那一杯茶"....清末進士嚴辰的《吟火鍋》有詩句 : " 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描述與親朋歡聚共享火鍋的愉悅情景。其實良朋聚飲歡呼不一定需要圍爐,百味消融混作一團也是不見其妙,所以我對以火鍋會友一舉是毫不熱衷。袁枚先生在《隨園食單》裡有一節《戒火鍋》:"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間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這話一矢中的,亦道明我不嗜火鍋的重要因由。是夜友人飯聚,有不知我者倡議火鍋,惜竟無人反對,唯有吾從眾也。潮民可算是蝸居逼仄,圓桌幾張巳將地方擠得密不透風。上菜需飛越閣下頭上,斟酒要從耳邊下注,雖香港食肆因租金昂貴每多如此,但亦難免有點兒掃興。用來混合醬油的配料五花八門,種類繁多,讓老饗自行選配,盡情發揮自我創作空間,值得一讚。湯底選了農家牛奶根清酒雞湯和雜菌豬骨濃湯。農家牛奶根清酒雞湯雖說是燉上了長時間,但未見其獨特之處,只像濃縮版的某牌子清雞湯。豬骨濃湯確實是十分貼題,湯濃得不可開交。兩個不同湯底卻有一特點是不約而同 - 鹹得令人
清末進士嚴辰的《吟火鍋》有詩句 : " 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描述與親朋歡聚共享火鍋的愉悅情景。其實良朋聚飲歡呼不一定需要圍爐,百味消融混作一團也是不見其妙,所以我對以火鍋會友一舉是毫不熱衷。
袁枚先生在《隨園食單》裡有一節《戒火鍋》:"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間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這話一矢中的,亦道明我不嗜火鍋的重要因由。
是夜友人飯聚,有不知我者倡議火鍋,惜竟無人反對,唯有吾從眾也。
潮民可算是蝸居逼仄,圓桌幾張巳將地方擠得密不透風。上菜需飛越閣下頭上,斟酒要從耳邊下注,雖香港食肆因租金昂貴每多如此,但亦難免有點兒掃興。
用來混合醬油的配料五花八門,種類繁多,讓老饗自行選配,盡情發揮自我創作空間,值得一讚。
湯底選了農家牛奶根清酒雞湯和雜菌豬骨濃湯。農家牛奶根清酒雞湯雖說是燉上了長時間,但未見其獨特之處,只像濃縮版的某牌子清雞湯。豬骨濃湯確實是十分貼題,湯濃得不可開交。兩個不同湯底卻有一特點是不約而同 - 鹹得令人舌頭發麻,一開始已要差不多混進一半清水才可勉強下鍋。
食物選料頗見店主之誠,是夜所有肉類皆上乘之選,絕不馬虎。肉丸類相信更是自家親手打做,應記一功。而言,店主選料之誠意在收費上被充份反映,在沒有任何 "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羊羔如折葵。”, 一眾又只是輕嚐淺嚼,醉翁之意不在飯情況下,平均每人消費三百多元 (酒水另計),實在有點不值.....
歸根結底,這可能是我對火鍋的一種偏見,帶有雞湯味的牛肉或是豬骨味的羊肉,無論肉質如何上乘都不是味兒更難討我歡心。人生本巳是甜酸苦辣,百種滋味混在一起,又何必還要在食物上不斷警醒自己這一點....
是次評分 : 65 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