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6-19
53 views
以黑白色為主調的簡約裝潢,溫馨的沙發和高身椅,分明就是一間走悠閒路線的cafe。看真一點,餐廳原來混合了很多香港特式元素在內,類似街市的照明燈,學校式懷舊天花吊扇,一排排的鷹嘜煉奶,咸豐年代的支裝汽水作裝飾,很有心思。食物同樣“港西合璧”,餐單上全是港式西餐or西式港餐,例如羅宋湯麵,港式排餐等,算是在觀塘區難得一見的特色餐廳。看過食友的食評後,我也急不及待想來試一試其龍與鳳。 店內環境開揚,大部分的檯與檯之間相隔寬闊,偏偏我被編排的坐位就像是一張四人檯分拆出來的二人檯,特別擠迫, 連鄰座客人之說話內客也聽得清清楚楚!因為姐姐未到,一個人獨自在店內坐了十五分鐘,其間也沒有侍應奉上清水,是餐廳的習慣嗎?(因為現在有不少餐廳都是待客人點餐後才奉上清水),不理會這是不是餐廳的恆常做法,但此舉卻真的會影響客人對餐廳的第一印象。不過我的坐位是梳化位,軟綿綿的,又真的很舒服,怪不得很多下午茶食客也舒服得捨不得離開!兩個人點了三款東西,下單後數分鐘,食物也差不多全部上桌了,速度可媲美茶餐廳!姐姐點了最實惠的晚餐A($98),主菜是蕃茄牛舌意粉,並奉上餐包,餐湯,餐飲,活脫脫就像是茶餐廳的晚餐ABC。
以黑白色為主調的簡約裝潢,溫馨的沙發和高身椅,分明就是一間走悠閒路線的cafe。看真一點,餐廳原來混合了很多香港特式元素在內,類似街市的照明燈,學校式懷舊天花吊扇,一排排的鷹嘜煉奶,咸豐年代的支裝汽水作裝飾,很有心思。
店內環境開揚,大部分的檯與檯之間相隔寬闊,偏偏我被編排的坐位就像是一張四人檯分拆出來的二人檯,特別擠迫, 連鄰座客人之說話內客也聽得清清楚楚!
因為姐姐未到,一個人獨自在店內坐了十五分鐘,其間也沒有侍應奉上清水,是餐廳的習慣嗎?(因為現在有不少餐廳都是待客人點餐後才奉上清水),不理會這是不是餐廳的恆常做法,但此舉卻真的會影響客人對餐廳的第一印象。
不過我的坐位是梳化位,軟綿綿的,又真的很舒服,怪不得很多下午茶食客也舒服得捨不得離開!
兩個人點了三款東西,下單後數分鐘,食物也差不多全部上桌了,速度可媲美茶餐廳!
姐姐點了最實惠的晚餐A($98),主菜是蕃茄牛舌意粉,並奉上餐包,餐湯,餐飲,活脫脫就像是茶餐廳的晚餐ABC。
餐包的溫度暖暖的,入口柔軟,配上中價Anchor牌牛油,合格有餘!不過麵包如有熱辣辣的溫度會更討喜。
粟米忌廉湯入口滑溜,沒有怪怪的麵粉味道,質地厚薄適中, 不過鹹了點。
至於牛舌,我會覺得這是白烚的煮法,因為看見了牛舌的味蕾,有些少倒胃口。摒除賣相不說,牛舌入口彈牙,不是完全軟趴趴的那種。而且具有牛舌特有的香香羶羶的味道。
餐飲選了檸檬柚子蜜,濃縮柚子蜜下得多,以致味道過甜,而且杯身沾染了柚子蜜,拿上手十分黏溼。
唔想食得太heavy,小妹選了湯麵- 羅宋湯雞排,有機雞蛋通粉($42),
湯麵的湯底,粉麵及配料均可自由搭配,例如湯底(羅宋湯,咖哩湯,豬骨湯等),粉麵(通心粉,公仔麵,意粉),配料(有機雞蛋,雞肉卷,肉醬等),幾flexible。
湯內有很多配料,例如牛腩粒,西芹,紅蘿蔔等,毫不吝嗇。
本來想試一下何謂"雞肉卷",怎料被告知當天沒有供應(?!),侍應告知以雞排代替。雞排沒有什麼特別,和一般茶餐廳吃到的沒兩樣,雞排是肉質嫩嫩的,醃料帶點甜甜的味道。
吃不出有機雞蛋本身有任何“乎fit”,但小妹最喜歡流心煎蛋的做法,割開蛋白,蛋黃漿沾上通心粉,頓時好吃十倍!
蒜片蝦配多士($58)-本以為是“蝦多士”,怎料是“蝦+多士”,真是挺失望。以煎pan上桌,鳳尾蝦以橄欖油,蒜片煎香,還算爽脆,只是油份過多,好像“油浸蝦”一樣。多士不算脆,還帶點韌,不像是新鮮烘製啊!下次不會再點之菜式!
食物味道追不上賣相的驚艷,
希望餐廳可以有所進步,把香港特色美食以嶄新角度傳延下去。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