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2-18
12 views
十二月廿四‧晴 聽聞有好的店子,總會有興趣去一試,就如這裡。知道這裡很久,但很奇怪,總是緣慳一食,到現在也未吃過。就在群組那邊發起了飯局的邀請,本想約一圍來吃一吃,但一呼百應,轉眼已超過三圍人數報名。顧及這裡地方不大,又時近埋年,擺三圍是有點難度,就一開二日,我跟幾位食友就吃尾圍。 訂了八時的檯,早來的食友也要等上一等,而這裡的客人也出出入入的,總不間斷,也是一間頗受歡迎的店子。看餐牌,這裡以京菜及山東菜為主,川滬菜為輔,還夾雜一點廣東菜色。首次來到,當然主力吃京魯菜吧。 吃京菜不吃冷盤行不行?當然可以,等如有人喝奶茶講明不加奶一樣,旨在擺姿態又或是什麼也不要緊,自己喜歡就行。在我而言,當然要幾個來吃一吃,因為冷盤的水準,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師傅的功力。隨手要了韓國肉、素鵝、燒雞及西芹鴨掌。韓國肉與韓國也有一點關係,不過就是很地道的一味京菜。這裡的肉做特軟熟可口,加上汁醬及蔥蒜,美味的。不過吃韓國肉的蒜及蔥最少要比是晚的多幾倍,吃起上來才過癮,看來這裡也將就了本地口味,下之再來,要好好打點;素鵝是薰版而不是炸版,薰味不過火,適可而止,也帶點甜味,討好;燒雞吃起來夠味,但肉質不夠鬆化,老實說
聽聞有好的店子,總會有興趣去一試,就如這裡。知道這裡很久,但很奇怪,總是緣慳一食,到現在也未吃過。就在群組那邊發起了飯局的邀請,本想約一圍來吃一吃,但一呼百應,轉眼已超過三圍人數報名。顧及這裡地方不大,又時近埋年,擺三圍是有點難度,就一開二日,我跟幾位食友就吃尾圍。
訂了八時的檯,早來的食友也要等上一等,而這裡的客人也出出入入的,總不間斷,也是一間頗受歡迎的店子。看餐牌,這裡以京菜及山東菜為主,川滬菜為輔,還夾雜一點廣東菜色。首次來到,當然主力吃京魯菜吧。
吃京菜不吃冷盤行不行?當然可以,等如有人喝奶茶講明不加奶一樣,旨在擺姿態又或是什麼也不要緊,自己喜歡就行。在我而言,當然要幾個來吃一吃,因為冷盤的水準,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師傅的功力。隨手要了韓國肉、素鵝、燒雞及西芹鴨掌。韓國肉與韓國也有一點關係,不過就是很地道的一味京菜。這裡的肉做特軟熟可口,加上汁醬及蔥蒜,美味的。不過吃韓國肉的蒜及蔥最少要比是晚的多幾倍,吃起上來才過癮,看來這裡也將就了本地口味,下之再來,要好好打點;素鵝是薰版而不是炸版,薰味不過火,適可而止,也帶點甜味,討好;燒雞吃起來夠味,但肉質不夠鬆化,老實說,吃一碟88元的燒雞,不會有新鮮雞吃,高下就在雞肉的處理方面,泰豐廔的明顯比這裡優勝;西芹鴨掌清新可口,只弊在鴨掌太似泰式仙掌了,似乎不是自家製的;
主菜方面,也是那幾個想試的大菜,先來的是烤鴨。對於烤鴨,我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吃廋的,不要吃到一口油之餘,烤鴨皮也較鬆化,而肉質好吃否,一吃就知。這一味,好吃的地方已不多見,如鹿鳴春的就鮮有做到滿意。侍者先拿烤好的鴨子來給客人看,這個是很正統的烤鴨店做法,而且我有揀鴨的,當然要給我看過才拿去片皮。這裡的烤鴨很不錯,烤鴨皮下真的是一點肥油也沒有的。吃起來,皮很脆,口感豐腴,肉不乾,有點鮮味,配上烤餅、大蔥及大蒜,也很好吃。在人人也連吃幾件下,一碟烤鴨轉眼清碟,是必吃的一味;京燒羊肉也好吃,半肥的羊腩下油煎得兩面香脆,中間的肥脂羶香美味,每人吃一件也真的不太夠喉,立即追加多一碟;燒元蹄是另一味很期待的菜色,大大隻元蹄,看賣相己知是濃油重醬,肉質燒得很入味,肥肉部份甘香,廋肉也不算韌,結合起來是很好吃。而最美味的,就必定是連著骨頭的部份,拿起骨來啃,軟稔甘香,人間美味,不要錯過;
芙蓉菜卷是用津白去捲著蛋白蟹肉,吃起來津白鮮甜,與蛋白及蟹肉也的香味也配合得不得了,是值得推薦的一味;自從幾年前的鹿鳴春開始,和菜戴帽已是大小京菜局也會叫的一味,這裡的蛋炒得好,鬆軟有蛋香,和菜吃起來口感爽脆,是加入了大量的芽菜及木耳絲之故,比鹿鳴春的更好。當然,如果大家食力高強,來幾件烤餅夾著吃,就更正宗地道;這裡的燒雙冬很一般,冬筍渣很多,冬菇甜美入味也無補於事,這個燒雙冬,幾天後在雪園吃到的就比這裡好得多;也來幾個叉子燒餅,烤得很香很脆,夾上炸菜肉未,是個不錯的單尾菜色。
原來要了雲吞雞,但太飽了,又適逢似乎漏單,就直接吃甜品吧。豆沙窩餅水準一般,皮厚不脆,豆沙偏少又不夠香甜,不推薦;蘋果及香蕉每樣要了半打來拔絲,拔絲的功夫失了準,吃起來不脆又不甜,也失望。在香港,也找不到幾家地方的拔絲是做得好的。
老伙記的服務不錯,效率高,老店子本色。
埋單每人二百三,如果人多一點,還可以便宜一點及吃更多的東西。食物不錯,也是朋友吃飯聚會的好選擇。
Post